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敏)9月20日,北京市昌平区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师范大学等15家高校,以及昌平实验室、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等新型研发机构联合启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政策项目,将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与科教融汇。
此次启动的项目包括:昌平区与13所高校联合发布启动了硕博士联合培养项目,首批52个项目、142名硕博士开展一线实训。持续实施“科技副总”引才政策,新一批57位来自23所高校、科研院所的高层次人才“揭榜挂帅”,以课题领衔牵头人身份,与57家科技领军企业开展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创新“U35培苗资助计划”,首批给予来自10家高校、科研院所的15名青年科技人才科研项目资助。启动职业技能人才“订单式”培养项目,组织10所在昌职业院校,联合22家企业,围绕生产需求,联合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
当天,北京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示范区试点建设也得到进一步升级。昌平区人才工作局副局长周鸣涛表示,作为北京市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示范区试点单位,目前昌平区出台了11方面政策措施,通过“报、批”一网便享、“职、住”来之即享等机制,推动政策落地见效。自4月政策发布以来,已有1155名青年人才享受政策奖补,青年人才新设企业同比增长46%,青年就业人才同比增长4%。
周鸣涛介绍本次活动进一步发布了试点新政:“昌聚工程”开设青年人才专项赛道,41名人才获评;15名青年人才获得基础支持;推动百名硕博士校地联合培养、千名大学生实习见习、万名高校学子走进昌平;HICOOL青年创业梦想计划昌平赛区预热,持续优化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生态。
昌平区通过政策引才、目录引才、以才引才、协同引才等多渠道引育高层次人才。在会上优化升级了“昌聚工程”区级人才政策,发布“星斗”“雨燕”“骐骥”“云台”4项人才引育计划,并为新获评“昌聚工程”的155位高层次人才颁发证书。
活动现场设置了“昌聚工程”获评人才、“昌聚雨燕杯”优秀项目风采展示区,发布了“昌聚工程”配套保障措施和“星耀昌平人才卡”,进一步优化人才礼遇服务。
北京昌平实验室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部首席科学家、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教授刘河生2021年回国,并在昌平扎根。他表示,昌平区推出的一系列人才政策为科研团队吸引优秀青年人才提供了重要助力。
“人才是最重要的生产力。刚组建团队时,昌平区的人才公寓政策为青年科研人员提供了住房保障,使他们能够快速安定下来。”刘河生说,“人才总是希望与自己同级别的人在一起聚集。昌平区的政策保障对这种人才聚集效应非常有利。希望在这些政策的加持下,我们能够吸引到全球顶级的科研人才加入昌平,把昌平真正建设成为生命科学的全球高地。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