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中轴线上的“绿色文物”


  九月的北京,迎来了它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最富诗意的季节。

  9月15日,北京市东城区新景家园小区6号楼东侧关帝庙遗址旁,一棵二级古槐沐浴秋风,尽显勃勃生机。古树保护范围内整洁有序,老人在树下闲谈对弈、孩童在周边嬉戏玩耍,尽显人树和谐。而此前一段时间,这棵百年古槐保护范围内堆放着石板重物,散落着烟头垃圾,树池被严重挤压。这一转变,始于东城区检察院携手相关行政部门共同打响的一场“中轴线古树群”保卫战。

  大数据监督模型筛出19条古树破坏线索

  2024年7月27日,全长7.8公里、世界上最长的城市轴线——北京中轴线,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轴线上,苍劲的古树与红墙黄瓦、街巷小院交相辉映,共同诉说着北京绵延的历史脉络,也承载着广大市民深厚的乡愁与记忆。

  2025年成为古树保护的重要里程碑之年。3月15日,我国首部专门针对古树名木保护的法规——《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正式实施。紧随其后,5月30日,《北京中轴线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也开始施行,明确将古树名木列为中轴线文化遗产的核心保护对象。

  记者采访了解到,作为全国古树保存数量最多的城市,北京拥有4万余株古树名木。其中,东城区作为中轴线核心承载区,就有6700余株,是全市古树名木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

  今年3月,东城区检察院依托12345市民热线平台,筛查发现多起涉及古树保护不力的案件线索。随后,借助最高人民检察院推广运用的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该院进一步摸排并识别出危害古树生长、破坏古树风貌等问题线索19条,涉及二级以上古树70余株,覆盖南锣鼓巷、东交民巷、东四三至八条等中轴线沿线六大历史文化街区。

  经过近一个月的走访、调查,检察官目睹了一系列不和谐的现象:有的胡同居民院外的古树被当作“天然晾衣架”,空调室外机排风口正对着古树;有的古树池沦为“快递临时存放点”,堆满了包裹;有的古树被杂物包围,生长空间遭受严重挤压。

  “中轴线上的古树,不仅是穿越时光的‘绿色文物’,更是古都千年文脉的鲜活见证。守护好它们,是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传承历史文脉的应有之义。”东城区检察院检察长李华伟向记者介绍。经深入研判,该院决定依托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启动专项监督行动,综合运用调查核实、检察建议等方式,构建“督促—整改—回头看”的全流程工作闭环,确保“中轴线古树群”获得持续有效的保护。

  检察建议力促古树棵棵有档案、株株有人管

  今年4月,东城区检察院立案并向该区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全面履行古树保护监管职责,消除影响古树生长的违法情形,切实守护辖区古树名木安全。

  制发检察建议后,东城区检察院依托“林长+检察长”协作机制,与行政机关多次沟通,了解其工作难点和堵点,通过召开工作推进会、跟进现场执法等方式,明确各行政机关的监管职责,凝聚工作合力,协作推动问题解决。

  收到检察建议后,东城区园林绿化主管部门迅速开展古树保护专项整治工作,督促指导相关街道及古树管护单位开展问题整治,并对辖区古树保护问题开展全面排查,覆盖二级以上古树700余株,累计完成22株古树树牌的定制和补挂工作。该部门还表示,将进一步严格落实养护责任,分步有序推进160株古树名木科学复壮,以“林长制”为抓手,将古树保护纳入网格化管理,加强日常巡查护绿工作,做到棵棵有档案、株株有人管。

  记者采访了解到,与公园中集中管护的古树相比,生长在居民区中的古树保护难度更大。这些古树与百姓日常生活空间紧密交织,人车流动频繁,导致保护效果容易反复。比如刚清理完树上缠绕的绳索,没过几天又可能有新的悬挂物出现。树池里的堆放物清走了,不久后树池又可能被重新占用。

  办案检察官李婷表示,古树保护过程中动态出现、易反复的问题,单靠一次次清理还不够,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实现持续动态监督。除了行政部门切实履行监管职责之外,也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真正树立起保护古树的意识。

  建立中轴线古树名木保护协作平台

  如何确保古树保护工作持续深入、久久为功?东城区检察院的履职答案是推动构建“检察监督+行政履职+公众参与”的多元协同共治体系。据介绍,该院牵头建立了由园林绿化局、街道办事处等多方参与的“中轴线古树名木保护协作平台”,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组织联合巡查与专项整治,协同解决保护中的难点问题。平台还引入园林和植物保护等领域的专家“外脑”,为部分复杂古树的救治方案和保护标准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助力提升保护决策的科学性。此外,检察机关还通过多种宣传方式积极推动公众参与,例如编印古树保护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手册,与园林绿化部门共同深入属地街道开展精准普法、定制普法活动。

  “亲眼见证了‘中轴线古树群’保护协作中的‘难’与‘巧’,相关部门和检察机关跨过壁垒,拧成一股绳,用智慧破解了超大城市社会治理难题。希望更多人能够加入守护行列,让古树的浓荫永远庇护我们的城市,留住我们共同的乡愁。”“益心为公”志愿者尹红志受邀对古树保护整改情况持续跟踪观察,目睹此次多方联合开展的古树保卫战带来的显著变化,她深感欣慰。

  记者采访了解到,日前,在东城区检察院与园林绿化、街道办等部门共同推动下,“东四三条古槐主题文化胡同”“新景家园古树主题文化小区”等古树保护法治示范点相继建立,“人人守护活文物”的氛围日益浓厚。北京中轴线上这些自然与人文的结晶,正在法治守护下焕发绿色生机,向世界讲述着古都北京的永恒魅力。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