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日报)
□ 本报记者 魏 琳
新学期到来,无锡经开区“家门口的好学校”如约“上新”——和风实验小学建成启用,将进一步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今年暑假,经开区还投入1900余万元对区内28所学校、41个项目进行焕新改造,护航师生成长。
作为无锡最年轻的区域和步入高速发展期的城市新核,无锡经开区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持续加大教育投入,锚定“建全市最好的学校、办全市最好的教育、创全市最好的品牌”目标,努力把优质教育办到百姓心坎上,彰显“中心城区”“首善之区”育人风采。
无锡市融成观顺实验小学开办仅3年,就建成全国首个“儿童青少年脊柱健康体态AI评估室”,获得2024年“中央电化教育馆领航社素质课”应用试点校等荣誉。“三年来,我见证了学校科学规划,高起点办学,课程、环境、内核等方面都变得丰富多样。”该校教师张诗说。
得益于无锡经开区基础教育资源布局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顶层设计,一大批新学校实现迅速扎根、快速成长:同样办校3年的无锡经开和美幼儿园,在省内率先打造儿童“独立入园体验日”,树立“儿童友好”教育品牌;去年开办的无锡经开和畅实验中学、无锡经开融成实验中学等学校,也正大力推进内涵式、特色化发展,赢得学生与家长的青睐……
经开区还通过“外引内育”,依托华东师范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资源,同时汇聚本市名校资源和民办教育力量,构建由市属、区属、民办等组成的教育集团矩阵,集团化办学年内覆盖率将达80%,形成集团内学校间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赢发展的新格局。
提升师资软实力是高质量教育的“硬支撑”。走进太湖格致中学初三语文课堂,无锡市教学新秀黄明曦正在执教公开课《名著复习》。这位入职仅4年的青年教师,已能娴熟引导学生深度思考、积极互动,课堂反响热烈。“三年追踪培养就像安装了精准导航,给我们新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强有力支撑。”黄明曦口中的“追踪培养”,便是无锡经开区“353”强师计划中,“领路”工程针对“新苗”教师培养的核心举措。
无锡经开区深入实施人才强教战略,发布“353”强师三年行动计划,系统构建全链条强师体系。通过做强“领路”“领育”“领衔”“领航”“领雁”五大工程,对教坛新锐、领军教师、管理干部等五类人群精准培养,打造梯次分明的高素质教育人才队伍。
目前,无锡经开区已创建市级“四有”好教师团队5个、市教师发展基地校5所;新增正高级教师5名、“锡教名家”培养对象5名、江苏省特级教师4名;涌现出江苏省模范教师、江苏教师年度人物等先进典型。
无锡经开区充分借力区域科创产业优势,以人工智能重塑教育生态。华庄中学的数学课上,老师点击手中平板,与学生展开答题互动;东鿍第二实验学校基于大数据精准教学系统,帮助教师调取高频错题讲解,大幅提升讲评课效率;依托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学生们体验超千平方米的数字化展厅及10余种先进AI设施。
近年来,无锡经开区持续探索“AI+教育”新模式,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全链条融合。全区已构建人工智能典型校园应用云场景超54个,建设高水平人工智能实验室36间,认定区级人工智能教育重点学校13所,全区师生参加市级以上人工智能比赛获奖5000余次。
无锡经开区坚持五育并举,创新德育工作,打造艺术品牌,实施阅读工程,关爱学生心理健康,助力众多“菁·彩”少年在科技、艺术等舞台大放光彩。
“我们将从国家战略、区域发展和百姓需求出发,办好每一所学校,培育好每一位学子,以高品质的教育服务助推区域发展,实现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无锡经开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杜黎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