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同向 共筑绿洲


在和田地区,兵地联合谋划实施5万亩粮食产能提升项目,通过平整沙地、共建高效滴灌系统、改良土壤等一系列举措,目前已成功开发出1万亩土地用于种植食葵。

“没想到,以前没人要的沙地,现在却成了‘聚宝盆’。今年我家种植的食葵单产120公斤,亩均利润约900元。”于田县奥依托格拉克乡农户麦麦提明・吾布力笑着说。如今,他不仅能定期拿到土地流转费,还能在兵地共建的食葵种植基地务工创收,每个月又多了一笔稳定收入,日子越过越红火。

组织架构的深度融合,为兵地协作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在和田地区防沙治沙工作领导小组中,昆玉市系重要成员单位。兵地双方每月通过召开工作例会,及时协调解决问题;每季度开展联合督查,确保项目落地见效。今年7月,十四师昆玉市与和田地区联合启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修复治理项目,计划共同投入50亿元资金,推动生态修复从“线性防护”向“系统治理”转变,让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成效更持久、影响更深远。

机制创新 筑牢兵地融合治沙长效根基

兵地联合治沙之所以能持续推进、取得显著成效,关键在于不断创新完善协作机制。多年来,昆玉市与和田市在技术共享、议事协调、成果共管等方面,探索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协作体系,为长期治沙筑牢了根基,确保绿色版图持续延伸、生态成果长久惠及各族群众。

“三级联动”议事制度是兵地之间协同治沙的重要保障。在连(村)级层面,每月都会召开协作碰头会,聚焦日常种植管护中的难题,及时进行沟通解决,确保治沙工作不留“死角”;在县(团)级层面,每季度召开联席会议,统筹推进项目建设等工作,协调解决跨区域、跨部门的问题,确保治沙工作有序推进;在地(师)级层面,每半年召开专题会议,结合生态保护与区域发展大局,谋划长远治沙规划,让治沙工作始终与时代需求同频共振。

“防沙治沙没有‘旁观者’。只有统一标准、共享资源、协同发力,才能让绿色屏障越筑越牢固。”和田地区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骆爱科说。

在技术与信息共享方面,兵地双方打破数据壁垒,及时共享气象、风沙监测数据,建立起联合预警机制,有效减少经济损失。同时,兵地双方的护林队伍不仅负责各自片区的林木养护,还会相互监督、相互协助,确保每一片林地都得到精心照料。

同心同向,共筑绿洲。昆玉市与和田市正以融合之力,让绿色向沙漠腹地不断延伸,在大漠戈壁上携手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篇章。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