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观新闻)
“在这个想象的世界中,有机生命与机械形态相互交融,精神性与人工智能及虚拟现实正面碰撞,从而引发人们对人类、自然与科技关系演化的反思。”威尼斯佩吉·古根海姆美术馆策展人格拉齐娜·苏贝利特,如是评价眼下正在震旦美术馆举行的《超·自然》展览。
现场呈现的40余件绘画与装置作品,出自周松之手,从《秘境》对山水与机械质感的重组,到《新》中的寓言场景,无不体现了艺术家对熵增与熵减的独特理解。
在传统山水意象与未来科技符号的碰撞中,他延续了中国艺术“观物取象”的思维方式,并将其置于全球化与人工智能语境下加以重构。在解构与重构的循环中,观者被引领进入一个既古老又未来的精神秘境。
作为本次展览的学术主持,格拉齐娜·苏贝利特认为,周松的方法呼应了法国作家安德烈·布勒东所提出的超现实主义——梦境与现实的融合,但他重新将这一理念转化于数字时代。在其作品中,身体发生变形,树木不断突变,铅笔成为图腾,唤起一个由数据、生物科技与数字奇观所塑造的未来。
在这里,“自然”不仅是山川草木的表象,更是人类精神与宇宙秩序的隐喻;而“超”则意味着突破现实与文明的边界,进入一个兼具哲学思辨与视觉震撼的领域。
震旦美术馆自2020年开放以来,致力于为公众打造丰富多样的艺术平台。此次与木曦画廊的合作,进一步推动了对古典人文的当代性转化,期待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创新,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艺术体验。
原标题:《在梦境与现实之间,他选择了“超自然”》
栏目主编:李婷
来源:作者:文汇报 孙彦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