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众多参加“活力中国调研行”江苏站采访的媒体,在这座改革开放前沿阵地见“外”了。
从港口枢纽到产业升级,从外贸新业态到招商引资创新,媒体们通过在江苏的调研观察,描绘了一个高效运转、充满活力的对外开放系统。
江苏港口群的枢纽功能提升与国际化布局受到了重点关注。光明日报发表的《江苏滨海港:着力打造淮河流域出海门户》一文,详细报道了滨海港作为“淮河流域出海门户”的战略定位:江苏已进入港口与产业协同发展的新模式,港区积极与滨海经济开发区辖区内的国家电投煤电一体化、盐城“绿能港”等重大能源项目在业务上深度协同,全力构建起“港口+产业+能源”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
这在新华社对太仓港的报道中得到进一步印证。《出口创新高 码头焕新“绿”》一文聚焦“长江外贸第一大港”,详细描述了其智能化、绿色化转型:“28台无人双悬臂梁自动化轨道吊正自主作业,通过AR识别和人工智能技术精准定位集装箱和集卡,实现无人化装卸”。报道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太仓港出口汽车51.3万辆,同比增长64.3%,已超去年全年出口总量”,特别是“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超50万标箱,同比增长45%”。
央视新闻也通过视频报道直观展示了8小时3600辆国产汽车在太仓港密集登船的繁忙景象。
江苏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与技术创新也是一大受关注的焦点。
人民日报在《常州“向外放电”的底气:从小家电到大电网》中深入分析了常州企业从代工贴牌到自主创新的转型路径。报道详细介绍了江苏友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品牌化战略:“今年上半年,友奥跨境电商渠道同比增长约36%,评论和复购慢慢积累,越来越多海外用户不再只认‘大牌’,而是在搜索框里直接敲下‘友奥’的名字”。同时报道也关注了常州博瑞电力在特高压领域的突破:“国内22条特高压直流里项目中参与18条,做过±1100kV最高电压等级与±800kV大容量换流阀工程”。
《时事报告》杂志在《全球最大滑轨基地的“活力密码”》中细致描绘了佛吉亚(盐城)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的智能化生产场景:“机械臂有条不紊地挥舞着,精准地抓取、安装零部件;AGV小车沿着既定路线有序穿梭,高效地运输着物料”。报道提供了具体数据:“去年,我们的滑轨产量已经达到2700万根,今年预计能达到2800万根……平均每3辆车中,就有1辆车的座椅使用了我们的滑轨”。通过实施“智改数转网联”,“公司自动化率提升35%,生产效率提高23%,运营成本降低13%”。
面对外贸订单小型化、碎片化趋势,江苏创新的外贸服务模式成为媒体津津乐道的热点问题。
中国青年报和新华日报不约而同地聚焦常熟“市采通”平台如何解决中小微企业出口难题。中国青年报在《“关、税、汇”全线上》中详细介绍了平台运作机制:“‘市采通’平台连接外管、海关、商务、税务等多个部门,提供商户注册,商品、组货拼箱,通关申报,收汇结汇等‘一站式’出口服务”。报道提供了平台成效数据:“已服务超过4万家中小微外贸主体,助力商品出口至177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出口总额突破900亿元。”
新华日报在《无票货如何闯全球?》中通过具体案例生动展示了平台价值。报道描述了商户陈跃的体验:“我只需在平台上提交交易单,把货物数量等信息报送上去,监装、报关、报税等流程平台都能帮我搞定”。报道还深入分析了政策背景:7月7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第17号公告明确,“‘买单出口’按下了终止键,合规出口是唯一出路”,这使得“市采通”平台“咨询量翻了10倍以上,系统访问量翻了几十倍,签约量更是爆发式增长”。
江苏尤其是常州市在招商引资方面的创新做法具有显著成效,被多家媒体重点报道。
中国青年报在《“顺路来看看”却6天决定落户!》中详细介绍了常州国家高新区招商局欧美部部长王翊湉和她的团队,如何通过专业服务和快速响应吸引外资企业:从元旦当天接到咨询电话到连夜准备材料,从带企业考察供应链到参观人才公寓,“在第五天和第六天,招商小组又应对方需求,带他们走访不同行业外资企业获得真实评价”。最终Surtex Instruments成为“中瑞(常州)国际产业创新园二期第一个入驻的外资企业”。
新华日报在《从日内瓦湖到长江之滨》中深入分析了瑞士企业集聚常州的现象。报道指出:“在常州,就有像医沛生这样的47家‘瑞资’企业落户”,报道还特别强调了常州效率:“医沛生集团,2023年4月常州生产基地项目完成备案,9月正式破土动工,仅用14个月,厂房主体竣工。”
光明日报的报道提供了常州外资外贸的全面数据:“1—7月,全市实际使用外资8.63亿美元,同比增长18.9%,增幅高于全省30.9个百分点,列苏南第一、全省第三”,凸显了常州在吸引外资方面的卓越表现。
绿色发展和新能源产业也是衡量发展质量的重要维度。新华社对太仓港的报道中重点描述了港口的绿色转型:“岸桥边,清洁电能通过岸电系统源源不断输入停靠作业的船舶;堆场旁,一排排光伏板悄然将光能转化为码头运行的。”报道还提供具体数据:“太仓港已打造江苏港口中覆盖范围最全的岸电项目,全域建成131套岸电设施,泊位覆盖率100%。仅2024年,岸电用电量近500万千瓦时,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超4000吨。”
从本次“活力中国调研行”江苏站的密集报道中可以发现,各大媒体共同描绘出一幅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立体图景:江苏不仅依靠传统制造优势,更通过口岸能级提升、产业智能化、外贸数字化转型、精准招商引资和绿色科技赋能,在多变的国际环境中保持定力与韧性。
【责任编辑:王后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