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随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科技园区代表在台上点亮一块块代表创新、绿色、智慧、人文、开放元素的“倡议”拼图,全球科技园区盛会在北京落下帷幕。这场“中关村之约”不仅达成42项成果,更凝聚国际科技园区的广泛共识,揭示科技园区的未来发展方向。
零距离体验“科创之城”魅力
在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一辆科幻感十足的重型卡车牵引车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这辆由海珀特公司推出的全球首款氢燃料电池干线物流重卡,已经在宜家、可口可乐的运输线上进行试运营,实现了超过1000公里续航等技术性突破,预计明年将实现量产。
作为全国首个以氢能产业为核心的专业园区,该示范区已吸引200余家企业集聚,逐步构建起从制氢、储运、加注到应用的产业生态体系。
来自瑞典林雪平科技园的拉尔森感叹道,瑞典有很多公司也在从事氢能相关业务,“中国现在在氢能方面做得很好,尤其这种全产业链的布局模式,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在大会期间,国际嘉宾们通过7条科技参访路线,来到中关村国际产业园、东升科技园、生命科学园、首钢园等10个科技地标,零距离接触最新的创新成果,深切感受北京科技创新的蓬勃生机与活力。“北京和中关村不仅展示了强大的科技创新实力,更为全球科技园区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路径与合作范式。”国际科技园与创新区域协会(IASP)主席莉娜·米兰达说。
42项成果共拓全球“朋友圈”
昨天,大会举行的签约仪式集中展示了这场盛会的实效:促成42个中外合作项目,覆盖园区、孵化器、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多类主体,涵盖园区共建、技术转移、人才交流、联合研发等多个领域,涉及德国、意大利、新加坡、韩国、匈牙利、沙特、古巴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
其中,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与古巴哈瓦那科技园、意大利千米红墙科技园、沙特达兰科技谷、德国波茨坦科技园签署合作备忘录,推动科技交流、产业协同与人才互动;中关村科学城与新加坡榜鹅科技园、土耳其中东技术大学科技园共建科创合作平台,助力企业跨境发展;中关村国际控股与新加坡裕廊集团、越南河内高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法国Inovallée科技园等签署多项合作协议,布局全球创新节点。
此外,多家孵化器、企业及科研机构也在大会上达成合作,如中关村医疗器械园与德国Launch Rhein-Main孵化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与埃塞俄比亚农业研究院等,将共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跨境产业化。
“中关村倡议”响亮发声
这已不是这场科技园区国际盛会第一次来到北京。从1995年起,IASP大会基本每十年落地北京一次。
在大会上,“中关村倡议”响亮发声,提出建设“创新园区、绿色园区、智慧园区、人文园区、开放园区”,这是IASP世界大会首次发出倡议,凝聚国际科技园区广泛共识,也揭示科技园区的未来发展方向。
“国际交流合作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必需。”“北京给了我们欢聚的机会,中关村给了我们梦想的力量。”“北京及中关村,启迪我们对未来的深刻思考,也给了我们难得的学习机会。”海内外科技园区代表们怀揣希望和憧憬而来,带着答案和信心而归。
北京创业孵育协会理事长颜振军告诉记者,在大会结束后不久,他就将远赴沙特阿拉伯,与达兰科技园等当地科技园区探讨进一步的合作。大会虽已落幕,创新与合作的旅程却刚刚踏上新起点。 本报记者 孙奇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