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国家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首届“湘智兴湘”大会观察


本文原载于9月20日《湖南日报》02版。

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

发布275项重点科技人才需求,计划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1500余人。

9月19日,首届“湘智兴湘”大会主场活动上,湖南向全球创新英才发出“英雄帖”,承诺将以最大诚意、最优政策、最好服务,为各类英才施展才华保驾护航。

创新的湖南、活力的湖南、充满机遇的湖南,正期盼“湘智”赋能,加快建设国家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让人才的智慧、产业的诉求深度融合

大会采用“1+7+N”的组织形式进行。1个主场活动,7场重点专场活动,多个学术交流、产学研对接等配套活动相继举行,旨在汇聚全球优秀人才,驱动湖南高质量发展。

主场活动上,省科技厅党组书记李志坚发布重点科技人才需求。

湖南计划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1500余人,需求主体不仅包括我省全部“双一流”建设高校,还有科研院所、国省创新平台及100家科技型企业。

让人才的智慧、产业的诉求深度融合、相互激发,湖南释放出最大诚意。

来湖南可以做什么?

正如主场活动上,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推荐词所说——邀约更多战略科技力量落地,打造全链条创新平台矩阵,让顶尖科研有“顶级载体”,让院士专家的智慧有“用武之地”;引育高端人才,集聚各类研发中心,形成一批标志性科技创新成果,赋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

大会各项活动均有明确的引才方向、目标。

“双进双转”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专场活动上,面向全省13条重点产业链,发布500项企业技术需求,旨在通过“揭榜挂帅”机制吸引高校及科研机构提供解决方案。

在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推进“校友回湘”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上,“金种子”创业者依次登台路演,随后与风投企业、园区代表闭门对接,以期让项目在湖南生根发芽。

智汇潇湘,湘智兴湘。

从精准发布高层次人才需求,到为企业寻求技术难题破解之道,再到为青年创业者搭建桥梁,湖南正通过大会构建“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产业、产业集聚人才”的良性循环。

7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2个人才团队落户

以具体项目、真实问题为牵引,湖南吸引一大批人才、项目现场签约。

主场活动上,许志琴、谢道昕等7个院士专家工作站与湖南相关单位签约,他们将用战略视野与学术威望,为湖南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破解实际难题。

涵盖诺贝尔奖获得者、两院院士及国际顶尖学术力量的12个人才团队落户湖南,让产业发展有坚强的技术依托。

“我们的研究,95%是在试错。”湖南信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汤上介绍,公司作为我省新材料领域的头部企业,仍然面临国际市场竞争力不足、研发速度不快等问题,亟需借助外部智慧,解决企业面临的瓶颈。

在“中国科学院院所湖南行”成果转化专场对接活动上,苏州空天信息研究院与其现场签约,一份智能数字化研发平台的大礼包即将来到企业。

简单说,这是一个类似于“10万个为什么”答案的模型平台。“它不仅收集了最前沿的科技信息,能帮企业解决疑惑,还能模拟实验,在大大降低企业试错成本的同时,提高产品质量。”苏州空天信息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台宪青介绍。

包含该项目在内,中国科学院16家科研机构与湖南18家企业现场签约,总金额近1.3亿元,这些企业有了创新的“源动力”。

“以前做研究都是各自为战,很难有直接沟通、共享资料的机会。”台湾青年学者、现任福建农林大学教授的崔立主攻城市低碳治理与绿色能源应用,在此次大会上,得以和湖南农业专家深入交流,获得最新数据,这让他对未来的合作研究更有底气。

既有当下落地的实效,也为即将落地的智力资源蓄势。

“湘智兴湘”正让“群贤毕至,群英荟萃”的盛景,转化为“产业兴,创新强”的长远实践。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