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哈尔滨,陈涛非常熟悉,他说:“这是我第三次来哈尔滨,非常感谢哈尔滨对文学的重视与支持。”
陈涛认为,随着城镇化的加快,城市文学的崛起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并且它现在已经崛起了。他说:“中国近百年的文学史,可能是一部乡土文学史,但是现在关于城市的作品越来越多。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这是需要我们去探讨的。”
谈到城市和文学的关系,他表示,如果没有文学,集体记忆对文化的承载、历史的叙述的作用会丧失掉。像老舍的《骆驼祥子》、白先勇的《台北》等等,没有它们很多城市会丧失掉那种不一样的感受。而且,文学的记载与正史不同,正史记载的是宏大,而文学记载的是幽微的、更鲜活的一些细节,是具体人的个体的日常生活,这样才能打动人心。而且,文学可以凝聚一些东西,可以达成一些共识和认同。看到某部作品,会自然地产生对一个地方的认同。如果没有文学,我们会丧失很多文学乐趣。
“文学里关于地铁的作品有很多,包括《开往春天的地铁》,包括几米的漫画《地下铁》,写一个盲人在地铁里的状态,我想在地铁集团工作的同志们,读了就会很有感触,对于盲道怎么设计、引导等等,都会有更多的认知。”
最后,他满含深情地说:“我认为一个热爱文学的人是充实而沉静的,一个热爱文学的城市是美丽丰富而充满魅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