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车圈一个清朗“江湖”


□胡立彪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针对非法牟利、夸大和虚假宣传、恶意诋毁攻击等网络乱象,在全国范围开展为期3个月的专项整治行动,督促企业规范营销宣传行为,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护航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通知》发出后,、岚图、鸿蒙智行、名爵等众多车企第一时间作出回应,表示开展此次专项整治行动非常及时、非常必要,将大力支持、积极配合,共同维护清朗的网络空间,助力营造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

  车企快速回应,也反映其受乱象之苦久矣。人民众云监测平台数据显示,去年1月至今年4月,车企涉“网络水军”“黑公关”等相关话题传播量达21万多篇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这一现象折射出当前国内汽车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舆论生态更加复杂。打造公平竞争、风清气正的行业环境势在必行。

  最近,比亚迪法务部公布新一批诉讼结果显示,某自媒体主播及其相关账号因长期发布大量有关比亚迪的不实及侮辱诋毁信息,被比亚迪诉至法院,法院一审判决认定其构成侵权,判令其赔礼道歉、删除侵权言论,并赔偿比亚迪经济损失200余万元。像比亚迪一样,许多车企饱受网络“水军”“黑公关”之扰,纷纷拿起法律武器维权。今年以来,长城、极氪、长安等多个品牌均加入打击“黑公关”的队伍之中,公开向社会征集线索及证据。

  治理汽车行业网络乱象需要车企加强自我保护,也需要其加强自律,但仅靠车企自身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目前汽车行业出现网络乱象,并非简单地由几个网络“水军”“黑公关”操作形成,其背后有很多推动力量,甚至可以说是整个行业陷入混战的一个结果。在混战中,有些车企既是受害者也是施害者。

  9月初,中国广告协会发文痛批当前汽车广告营销领域存在的种种乱象,如一些汽车厂商在宣传中片面强调辅助驾驶功能,使人误解辅助驾驶就是自动驾驶;夸大自动驾驶功能,称可以在多种路况下实现自动变速,使用中却存在诸多限制;刻意掩盖导航系统存在技术缺陷甚至错误指引的汽车安全关键信息……协会提醒,汽车厂商在市场营销中的无序“自由放飞”会造成“多输”局面:车企内卷严重破坏市场秩序,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安全保障权等合法权益,对诚信经营的厂商造成不公平竞争,对车企自身发展也会产生不利后果,若其违法行为受到处罚,市场声誉必受负面影响,导致市场信任度降低,终至被消费者唾弃。

  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日前在回应媒体关于如何治理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存在的内卷式竞争问题时的一席话,措辞相当严厉,引发舆论关注——“企业、产业的培育可谓千辛万苦,而非理性竞争毁掉一个企业、毁掉一个产业,却是一夜之间的事,我们绝不能容忍这种事情发生。”此前,有关部门针对一些行业存在的内卷式竞争已经采取一系列治理措施并取得一定成效,但结合当前形势来看,其警示意义显然要更为深远。

  如今汽车行业存在的内卷式恶性竞争等乱象,威胁企业、行业发展环境,动摇消费者信任,更可能带来价值逻辑的扭曲。中国汽车业已经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新规模和新阶段,行业需要转型向上,需要创新驱动、价值引领,更需要一个公平竞争、健康发展的行业生态,需要企业以长期主义实现发展目标,维护行业共同利益。

  在此背景下,开展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的意义就凸显出来了。此次专项行动虽然持续3个月时间,但要注重靶向整治,通过“监管﹢技术﹢自律”的方式形成长效机制,实现汽车行业网络空间清朗化、消费环境透明化、市场竞争公平化。此次专项整治行动有望推动汽车行业实现三重跃迁:技术层面,在多平台尝试推广AI监测系统,将虚假信息识别纳入车企合规考核;制度层面,借鉴“销售周榜叫停”的成功经验,由行业协会牵头建立统一的营销宣传标准;文化层面,倡导“竞合共赢”理念,引导车企从流量争夺转向技术攻坚。

  整治成效转化为“清朗网络﹢合规经营”的长效机制,可以消除企业在舆论内卷的额外消耗,使研发投入不再被公关战分流,推动车企将精力集中在技术核心赛道,真正实现产业竞争力升级。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