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声响起来


  □舒平

  “在一道小山坡上的生活,照料葡萄树,种苜蓿、玉米,榛子树长满河畔。故事另一面是对生活的渴望……”再一次读青年翻译家陈英的文字,已经是秋高气爽的九月,一整个炎热的夏天已经过去,太多的情绪像泥地里的种子,不停膨胀,直至破土而出。

  翻译了“那不勒斯四部曲”的陈英说,记忆是很神秘的事情,它选择记住什么,你自己都不知道。比起记住的,很显然,遗忘的更多。从初夏到盛夏,我的小便签本上大约记录了100件事情,当时的忙碌与忙乱、当时的悲欣交集、当时的困顿与窘境,如今回望,大多已经不值一提了。

  最重要的当然是孩子的重要考试,每年的中考高考牵动了多少人的心。印象很深,莫言写过一篇《陪女儿高考》,忐忑之心,无可例外。我常常心存感恩,我每日庸庸碌碌,而女儿以她水滴石穿、持之以恒的努力,如愿上了一所理想高中。

  那段时间,我脑海里常常莫名其妙冒出一首歌,《掌声响起来》,歌词几乎不记得了,就记得歌名,就想欢呼一下,雀跃一下,鼓掌一下。为我的孩子,也为大家的孩子,为他们的努力,为他们的不被辜负,也为所有和我一样的父母,不管是站在舞台中央,还是在某一处不为人知的角落,为人父母,都需要这样的一次掌声,下一程,还需再接再厉!

  对老师们的感恩也是不言而喻的,孩子们的感谢方式尤其赤诚,分数出来后,第一时间告诉老师,第一时间去学校看望老师,送的小礼物也多是自己手工做的小心意。我很惭愧,个性使然,总是笨拙于表达一切心意。惟有写在文字里,长长久久地记录下来,感谢那些给予孩子慷慨无私的善意与帮助的老师们。

  中间穿插着耗时耗力的搬家,三年的千佛山小居,画上了圆满句号。对千佛山的喜爱与日俱增,我格外喜爱千佛山的树,那棵古老的杏树,我看过它三载的繁花与落叶,我在它冠盖无伦的绿荫下,徘徊、怅惘、欢喜,我像个孩子一样,在它的树底下、黄色泥地里捡过掉落的金黄的杏果,花喜鹊成群飞过,每一个都吃得肚饱。

  陈英的翻译里有一句,“我们热爱韶光,珍惜美酒。”我可以无愧地说,千佛山三年小居,我大抵是这样做的。哪怕大多数时候,像诗人王维一样,“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一个人游走的时候多,一个人徜徉于千佛山的时候多,仍然觉得那满山的青松翠柏、山径清风、花草鸟鸣,无限美好。

  我这样恋旧,要记得的实在太多太多,可是,时光馈赠我们美好,也馈赠我们遗忘,遗忘美好的,也遗忘忧伤的、烦恼的,然后,平等地让我们每一个人轻装上路,开始下一段崭新的人生旅程。

  拿到录取通知书以后,满心期待的毕业之旅似乎可以愉快地开始了。我对于远方总是抱有太多的好奇,李娟笔下的阿勒泰、朋友远居的墨尔本……但是打住,这是孩子的毕业之旅,不是我的放飞之行。女儿从小学毕业那年暑假去过云南,便对彩云之南深深着迷,这一次的毕业之旅依然选择了云南。济南正是最酷热的时候,我们很幸运地在云南吹着清凉的风。

  我们住在一处安静的小城边,是古南诏国的旧地。翻新的古城大同小异,也就是到此一游。但是到了傍晚,倦鸟归巢,一家人散步去村头小饭店吃饭,却是一件兴高采烈的事。老板娘自己掌勺,大火爆炒的辣椒小炒肉、清炒藤尖、新鲜青豆、丝瓜炒蛋、茭白炒肉……这些当地最新鲜的时蔬家常菜,我们百吃不厌。给我们炒完菜,老板娘一家老小坐在另一张桌,吃着和我们差不多的饭菜,和我们聊着家常,时光仿佛都慢了下来。

  “我真愚蠢,二十年来我一直在外面,这些村子在等着我。我想起了第一次走在热那亚大街上的失望,我走在路中间,寻找一点草地。的确,那里有港口,有商店和银行,但在哪里可以找到一片芦苇、一片葡萄园,嗅到柴捆的气息?月亮和篝火的事我也知道,只是我意识到:我不知道自己还记得。”以上来自陈英翻译的文字,这位译者说:“我正好体会到这段了。”

  忙完孩子的事情,我坐在书桌前,像水一样沸腾的心,终于慢慢沉静下来,也终于体会到了那些人生中无法说出口、转而诉诸笔端的千回百转的心情。原来,我发自内心留恋的,依然不过是三餐四季的日常。我曾自命不凡要做一个现代的徐霞客,一遍遍地出走,一次次地离开……萦绕在心头的却是挥之不去的乡愁,以及旧日时光里那些亲爱的人。

  我和孩子到底是两代人了,青春的她,注定了要勇往直前,要不停奔跑,要去看世界,而我,要一步步退回到我自己的世界了,比起远方,我越来越珍爱眼前,此刻书桌前的宁静,是我拼尽半生勇气与努力所得,余生,我更愿意做一个守护者,守护所爱,守护所得。

  人间九月有幸事,我乐于做一个鼓掌的人。

  (作者为山东省作协会员)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