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万元买心理疏导效果不符还遭退费难


  近日,多位家长向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反映,在山东纽扣远程教育咨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纽扣教育”)购买数万元的心理疏导、亲子关系调解等服务后,实际效果与宣传承诺严重不符,后续提出退费时却遭遇推脱或拒绝。家长们对纽扣教育专家的身份以及“隐形介入”方式进行了质疑。对此,记者咨询了专家和律师进行进一步解读。

  记者 李苗 刘志坤 路董萌

济南报道

家长:

想要退费被各种推托

  河南家长许程(化名)为解决孩子叛逆问题,看到纽扣教育宣传后主动联系该机构,因被“隐形介入”的承诺打动缴纳了15800元。服务期间,机构仅以充错话费名义与孩子短暂沟通几次,其余时间均要求许程学习推送的视频课程。许程称,课程不适用且机构未履行“直接与孩子沟通”的承诺,提出退费却被以“服务期已结束”为由拒绝。

  去年4月,王然(化名)因儿子迟迟无法确定工作方向,被纽扣教育“隐形介入”引导服务吸引,花费21980元签订了两个月服务合同,后又支付6万元用以老师上门服务。但前后花费超8万元的服务与宣传严重不符,提出退费被机构以“老师出差”等理由推托。

机构:

退费要扣除成本

  记者从许程提供的“纽扣教育咨询服务合同”中看到,合同内容涵盖服务定义、服务模式、服务期限及合同解除、中止或终止等共计十三项,其中合同期限仅为两个多月。

  针对合同期限问题,纽扣教育工作人员回应称:“常规服务合同期为两个月,80%以上问题不严重的家庭可在此期间调整至良好状态。”当记者追问“两个月服务期限是否具有科学依据”时,该工作人员仅表示“大多数问题不是很严重的家庭,两个月的时间就够了”,未提及任何具体科学参考标准。

  对于服务重心,该工作人员称“我们80%的力在家长上,20%的力在孩子上”。针对家长提及的“隐形介入”,其解释会根据不同家庭情况,采用充话费、玩游戏等多种方式尝试与孩子接触。

  此外,当记者以家长身份咨询“孩子患有抑郁症能否治疗成功”时,机构工作人员明确表示“当然可以”,并强调“专家老师从业经验丰富且双证在手,双证是心理咨询师加家庭教育指导师,都是国家级的心理咨询师”。

  对于退费争议,机构工作人员承认确实与部分家长存在分歧,称退费需根据“服务履行阶段”扣除专家老师成本费用。“若我们认为服务无问题,而家长坚持退费,甚至起诉要求全额退费,会按合同约定协商”。

专家:

机构服务超出范围

  针对纽扣教育的相关回复,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一科负责人王丽娜表示,临床上不存在“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两个月为一周期”的说法和“80%精力用于家长,20%用于孩子”的服务逻辑。

  “因为不同问题的解决所需时间不同。心理咨询和治疗都具有高度个体化,需根据问题类型匹配合适技术,再结合科学研究确定成熟疗程”。王丽娜说,所有治疗离开评估都无从谈起,不能泛泛地界定精力分配比例,需结合每个家庭的具体评估结果制定方案。正规医疗机构没有“隐形介入”的说法,“心理治疗师或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需保持‘治疗师-来访者’的单一专业关系。”

  针对机构提及的“双证专家”,王丽娜解释,心理治疗师需具备相关专业学习背景,且在医疗机构内从事心理治疗工作,方可报考心理治疗师证。目前国家相关部门已不再发放心理咨询师证书,此前由劳动部组织考试发放的二级、三级心理咨询师证也已停考多年。王丽娜强调,若心理咨询师声称“能治疗抑郁症”,则明显超出了其服务范围。

律师:

口头知悉应视未签合同

  来自广东的宋晨(化名)反映,自己妈妈签合同时,机构仅让其口头表示“知悉合同内容”,未通过线上或其他方式在合同上进行电子签名落款。对此,有律师对合同签署方式的法律效力作出解读,仅让家长口头表示“知悉合同内容”,但家长未通过线上或其他方式在合同上进行电子签名落款,应视为未签订,合同未成立。

  针对如何判断是否存在虚假宣传,律师认为,关键在于核查其是否存在承诺效果、夸大自身能力及服务效果的行为。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