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悲可叹的魔幻中美洲


  ▌肖浩

  《被遗忘的中美洲:革命、暴力与移民的根源》 [美]阿维瓦·乔姆斯基 著 田亦心 杨承润 译 浙江人民出版社

  当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书写“香蕉公司屠杀三千工人”时,1928年真实屠杀的血腥记忆再度袭来,美国联合果品公司的子弹射向罢工香蕉种植园工人,而官方报告仅承认9人死亡。这种现实与文本的魔幻互文,揭示着拉丁美洲最残酷的生存悖论:魔幻现实主义并非文学技巧的发明,而是被殖民创伤挤压出的历史结晶。

  中美洲何以成为魔幻现实主义的温床?当现实被权力系统性地篡改与遗忘,拉丁美洲作家不得不以文字施行招魂术——作家从祖辈口中习得“以讲述鬼魂的语调陈述暴行”的叙事法则,让阿兹特克神话中的预言鸟、殖民者枪口下的冤魂、独裁政权失踪者的幽灵共居于马孔多的时空。这种现实与超自然的共生,并非美学的选择,而是历史的必然。

  魔幻现实主义的真髓,正在于它揭露了历史暴力的魔幻性。当美国国务院将萨尔瓦多敢死队的屠村称为“叛军内讧”,当危地马拉军方把原住民灭绝美化为“反恐行动”,当子弹篡改历史,人们便以鬼魂之口重述真相,当独裁者焚烧档案,小说就用暴雨淹没屠杀的血迹。而中美洲的裂缝,正是殖民者的剑与跨国资本的推土机共同劈开的深渊。

  美国历史学家、作家、社会活动家阿维瓦·乔姆斯基在他的著作《被遗忘的中美洲:革命、暴力与移民的根源》中,以编年史笔法揭开了中美洲暴力循环的根源,从西班牙殖民者的掠夺与屠杀,到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与代理人战争,再到被迫强加的新自由主义休克疗法,中美洲逐渐沦为当下的局面。当美国政客们在移民议题上喋喋不休时,仍有大批中美洲人为了逃离贫困、暴力和腐败,穿越重重障碍北上,以期在美国找到庇护。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反而使人们逐渐忘记了,正是殖民主义的恶性干预,才导致中美洲面临如今的困境。

  16世纪的征服者以“文明使命”为名实施种族清洗,强迫劳动制度导致原住民人口锐减90%,危地马拉卡克奇克尔族编年史记载着征服者的残忍嗜血,原住民的苦难在哀号中逐渐消逝。殖民者更系统性焚毁玛雅文献,禁止土著语言与宗教,书中指出其核心策略是建立“遗忘的文化”,当原住民遗忘自己的神灵、语言和历史才能成为文明世界“合格”的公民。这种文化灭绝使中美洲社会失去集体记忆锚点,为后续暴力扫除道德障碍。

  19世纪初独立运动后,暴力转入“第二次征服”,拉美精英阶层仿效欧洲模式构建种植园经济,危地马拉咖啡寡头联合教会强占原住民土地,迫使印第安人沦为“债务奴工”,书中揭露了那个所谓民族独立的叙事的背后,只不过是殖民者的后代取代了殖民者。

  19世纪末美国资本与军事力量深度介入,暴力进入工业化阶段。联合果品公司通过傀儡政权控制70%耕地,1901年洪都拉斯政府将加勒比海岸全部土地“租让”给联合果品公司的条约使其垄断铁路、港口和司法权,形成“国中之国”。联合果品公司的利益直接关系到美国对中美洲的掌控,经济和货物成为无情的铁手操纵着中美洲国家的主权利益。一旦触及其利益,政治颠覆便成为常态,1954年美国中情局颠覆危地马拉民选政府是典型案例,阿本斯总统因将联合果品公司闲置土地分给农民触怒美国,美国幕后策划政变散布流言并称其为“反共胜利”。

  冷战时期中美洲作为美国后花园的地位,更是让美国加紧了对其的收缩,内乱让各国政府无暇处理美苏之间的利益对比,倒向美国后它们更是成为“反恐试验场”。萨尔瓦多政府军在美军顾问训练下使用“焦土战术”,1981年埃尔莫佐特大屠杀中美军训练的阿尔卡特营杀害800名妇孺,洪都拉斯成为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基地,美国在此建立“美洲军事学校”,其毕业生包括拉美多国独裁者。这是书中最为残酷的一段,每当文明的曙光即将照到中美洲时,便有股力量再次将他们拉回到混乱中。

  书中向我们揭示中美洲的痛苦根源,剖析“暴力再生产”的核心机制——系统性遗忘。危地马拉军方在内战后焚烧档案,美国媒体将报道真相的记者污蔑为左派煽动者,萨尔瓦多政府拒绝调查内战罪行,美国政客将移民标签化为罪犯,刻意掩盖其母国被摧毁的历史。玛雅宗教仪式被天主教取代,原住民被迫使用西班牙姓氏,集体记忆载体彻底瓦解。作者在讲述中美洲的历史时,就不断地重申,不管是西班牙殖民者还是后来的“各种文明”都在抹除这里人民的记忆,改造他们的思想,让他们陷入经济疲软,暴力威胁的轮回地狱中,将屠刀换成笔杆,让受害者为自己掘墓。

  当美国因为移民而撕裂社会时,书中对于历史的解剖,展示了中美洲移民潮绝非偶然现象,而是殖民暴力链的必然产物。记忆的断裂成为操控的支点,拉美精英构建的民族叙事刻意忽略原住民灭绝史,保守派势力以“国家利益”之名合理化特权,将暴力归因于“种族劣根性”而非殖民遗产。这种系统性遗忘剥夺了中美洲人的历史主体性,殖民者、香蕉帝国与军工复合体构成“遗忘联盟”,通过焚毁档案、篡改教科书与经济胁迫,将暴力循环伪装成宿命论。但当你审视中美洲的历史过往,你便能看到那股打破“宿命”的力量,如作者乔姆斯基所说:“中美洲对更公正世界的憧憬激励着我。”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