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官梨困境突围香飘市场


转自:贵州日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海东

9月15日,遵义市桐梓县官仓镇楠木村的营坪果园,金灿灿的官梨挂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果香。村民付德群头戴草帽,在梯子上轻巧地采摘着梨子,丰收的喜悦溢于言表。

官仓镇种植梨子的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当时,当地引进了北京农科院培育的新品种,然而由于水土不服,产量和品质都不尽如人意。“最困难的时候,我们连续嫁接三年都没有突破性进展,很多人劝我们放弃。”果园负责人张元兴回忆。

但张元兴和团队并未气馁,在省农科院和市县农业技术人员的支持下,他们坚持对品种进行改良。2008年,经过反复试验和不断改良,适合当地种植的新品种——官梨成功诞生。“改良后的官梨皮薄肉细、核小汁多,口感很不错。”张元兴难掩兴奋。

有了良种,还需良法相配。自2003年以来,官仓镇从土地流转、品牌推广、技术帮扶、基础设施等多方面发力,为官梨产业保驾护航。2022年,官梨获得绿色食品认证;2023年,又荣获农业农村部颁发的全国“一村一品”荣誉。这两个“金字招牌”,成了官梨闯市场的“通行证”。

“官梨的核心卖点就是‘比新鲜、比安全、比生态’。”张元兴介绍,果园坚持不用除草剂、不套袋,全程使用有机肥和农家肥。同时,给每个官梨贴上溯源二维码,消费者扫码就能查看果园监控、质检报告。果园还选择现摘现发、顺丰空运,保障官梨的新鲜品质。

如今,官梨市场反响良好。“价格还可以嘞,平均每斤16元,梨王一个就卖100多元,每天的订单多到忙不过来。”张元兴的妻子赵祖敏说。

截至目前,官梨年产值超900万元,带动周边20多户农户增收100余万元。看着硕果盈枝的果园,张元兴对未来信心满满:“计划扩大种植规模,不断提升品质,进一步拓宽市场,带领大家共同发展。”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