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津日报)
转自:天津日报
9月17日至19日,2025国民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供应链展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举行,走进12500平方米的展会现场,感受150家参展企业的创新活力;参与展会开幕第一天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组织的第二届京津冀整车企业“走进天津”活动暨专场洽谈对接会,聆听参会企业跨越式发展的铿锵步履,记者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无一不在展示着天津汽车产业在“链”上发力、韧性突围的转型成果。
展会现场,的汽车电子、的汽车玻璃、鹏翎集团的热管理系统、荣程新能的氢能运输装备、德科智控的智能转向、英创汇智的底盘电控……天津新能源汽车制造装备、轻量化技术、核心零部件、三电系统、智能网联、后市场服务等全产业链的前沿技术一一展现。
在荣程新能展区,一款细节逼真的氢能重卡模型吸引众多观众的注意力。“我们联合产业链头部企业持续推进氢能重卡的研发与升级,目前这款车辆百公里耗氢低至8千克、最大续航里程达700公里,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展区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荣程集团已部署860辆氢能重卡,在钢铁、化工、港口、矿山及园区等多类场景中实现稳定高效运营,同时通过示范应用场景以点连线、以线带面,逐步打通省际长途氢能零碳运输通道,建成投运12座加氢站,运输线路辐射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辽宁、内蒙古等区域。截至9月16日,累计用氢4587吨,运输货物5650万吨,行驶里程4946万公里,碳减排超4.6万吨。
京津冀汽车产业重要载体——京清汽车产业园成为展会现场焦点。该园区深度衔接京津冀三地产业资源,围绕“北京研发、天津制造、河北配套”的协同分工,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承担核心配套衔接角色,此次展会上集中呈现其在三地整车研发、零部件供应、生产制造闭环中的协同解决方案,展现京津冀“共造一辆车”的产业融合成果。
“我们在汽车产业园内建设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武清),2024年汽车产业园100亿元的工业生产总值中有一半以上来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目前,园区整理出3098亩产业用地,用于科技生态港(武清)的建设。也是因为我们的区位优势,众多来自长三角与珠三角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关注到我们,今年落地的项目有10多个,在谈的项目有80多个,我们有信心在‘十五五’末实现科技生态港(武清)的产业规模突破300亿元。”京清汽车产业园总经理张东方向记者介绍。
在第二届京津冀整车企业“走进天津”活动现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负责人向到会企业家介绍,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天津汽车产业的“主力军”,目前已聚集以一汽丰田、一汽-大众、、远程新能源等为代表的整车龙头企业以及200余家零部件配套企业,形成涵盖动力系统、底盘、车身、电子电气、上游材料以及下游服务等完整的配套体系。今年前8个月,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大整车厂产量41.97万台,同比增长5.06%,占全市比例85.67%。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天津汽车产业产值从2021年的不足2000亿元稳步增长至2024年的超过2600亿元,整车企业年产量突破80万辆,未来3年还将陆续导入11款以上新车型,“研产销一体化”不断深化。今年前8个月,我市汽车产业完成产值超1600亿元,增长4.9%,工业增加值增长10.4%,拉动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1.1个百分点。其中,整车完成产值超660亿元,占汽车制造业比重为40%,增长4.8%;零部件完成产值超1000亿元,占汽车制造业比重为60%,增长5.0%。
说起天津汽车产业的发展韧性,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汽车工业处处长秦虹称,天津紧盯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方向,拓展应用新场景,以创新驱动转型。前不久,中汽中心智能网联科技创新基地在东丽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启动,该项目总投资17.89亿元,主要聚焦智能网联汽车全链条技术,涵盖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四大业务板块。项目建成后就像是为我市汽车产业装上“智慧大脑”,将填补我市在智能驾驶算法优化、车路协同技术验证、数据安全合规研究等领域的空白。“天津是全国第二批车联网先导区,目前全市开放测试道路总里程已达3066公里。至马驹桥的公路货运自动驾驶项目成为国内首个跨省市干线物流车路协同商业化试点,标志着天津在真实场景应用中走在全国前列。”她介绍。
这个产业发展韧性还表现在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2023年9月,我市印发《天津市加快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7年)》,推动汽车生产制造转型、智能网联建设、车规级芯片布局、汽车服务业重塑,为全市汽车产业制定了总规划、总蓝图。《天津市促进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条例》日前已审议通过,预计年底出台,将为我市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化上路和产业规范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再从京津冀角度看,三地工信部门建立起产业协同专题工作组轮值组长制和重点产业链群联合培育工作机制,共同发布京津冀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图谱,印发京津冀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联合招商工作方案,为天津汽车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产业发展韧性还表现在绿色转型发展上,天津经开区正在着力构建覆盖整车改装、零部件再制造、电池循环利用、残值评估及智能保险等环节的汽车后市场全产业链体系。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机动车有限公司已正式入驻于家堡新金融大厦,该公司立足天津经开区,重点发展车辆回收、精细拆解、汽车后市场、交易平台四大业务。总投资约5.81亿元的渤天-远程二手车再制造产业示范园区项目正式落户天津经开区现代产业区,该项目聚焦商用车再制造,年产能预计达7500辆,达产后产值超过10亿元……
“天津汽车产业要加速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欢迎企业家选择天津,投资天津。”在第二届京津冀整车企业“走进天津”活动现场,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崔伟向企业家们发出共创天津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诚挚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