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推动生猪产能调控 助力猪肉价格稳定


  文章来源:ETF炼金师

  价格是反映国民经济和消费水平的重要指标,尤其在当前通货膨胀环境中,猪肉价格更是消费者餐桌的关键组成部分。9月16日,农业农村部与国家发改委联合召开生猪产能调控企业座谈会,明确提出减产任务并制定了具体执行措施。这标志着生猪产能管理由政策倡导转向实际执行,进一步凸显了猪肉价格对CPI(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影响。

  会议中,各参与养殖企业被要求在年底前减产100万头生猪,并设定了完成时限,未能达标的企业将面临停补贴、停信贷等惩罚措施。这一政策在控制生猪产能过剩的同时,也为提升整体经济运行质量提供了保障。生猪的价格稳定,被认为对宏观物价调控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作为CPI中权重最大的商品,生猪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到家庭的消费支出。

  截至9月16日,全国生猪均价已降至13.1元/公斤,养殖行业利润处于盈亏平衡点附近,仔猪养殖更是遭遇了连续两个月的亏损。尽管政策层面采取了措施,但由于能繁母猪的存栏量依然较高,预计四季度生猪供应仍将维持在相对充裕的水平,给行业带来了较大的去化压力。在政策和市场双重压力的影响下,产能出清的速度有望加快。

  自2025年第二季度以来,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反周期调控政策,旨在抑制生猪行业的过度扩张与竞争内卷,促进猪周期进入“弱波动、长盈利”的新阶段。兴业证券的分析指出,在政策约束与行业效率提升的双重作用下,生猪养殖行业有望逐步迈入盈利周期延长和波动幅度收窄的新发展轨道。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生猪养殖板块的估值处于历史低位,随着产能去化进程的加快,板块的配置价值逐渐显现。投资者可以重点关注养殖ETF,该基金包含约60%的生猪养殖资产,规模接近54亿元,近期其资金关注度显著上升,近五日净流入超过5亿元,可能成为投资者布局猪周期反转的高效工具。

  在生猪价格调控与行业政策的双重作用下,养殖企业的经营环境将面临新一轮的洗牌与调整。投资者需密切关注政策动向与市场变化,从而抓住潜在的投资机会。生猪行业的未来走向将直接影响到猪肉价格与CPI的波动,为养殖企业及相关行业的投资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