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曹县第一中学教师 赵国静
当我第三次在课堂上没收小志的漫画书时,那个平时腼腆的男孩突然站起来喊道:“你凭什么总针对我!”这句带着哭腔的控诉让我愣在原地,也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班级管理方式。
作为班主任,我一直信奉“严师出高徒”,却发现班级纪律越来越差,师生关系也日渐紧张。直到读到《正面管教》这本书,书中“尊重与规则并行”的理念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的班级管理的新思路。我将书中的方法融入班级管理的方方面面,那些曾经剑拔弩张的瞬间,渐渐变成了师生共同成长的温暖印记。
从前我习惯把“不准迟到、不准说话、不准吃零食”等禁令贴在教室墙上,以为只要严格执行就能换来良好秩序。但书中“规则应由共同体共同制定”的观点让我恍然大悟。我撕掉了墙上的禁令,组织了一场“我们的班级约定”主题班会。让学生分组讨论“理想的课堂是什么样的”“自习课需要遵守哪些规则”,再汇总成全班共同认可的《班级公约》。
有个总爱迟到的男生提出“允许每周一次特殊情况迟到,但要提前报备”,这个建议被采纳后,他的迟到次数反而减少了。当学生们在公约上郑重签名时,我看到了他们眼中的责任感。现在《班级公约》由学生自主监督执行,违反规则时,班干部会说:“这是我们共同约定的,要遵守哦。”这种内生的规则意识,比任何强制命令都更有力量。
“和善而坚定”的态度,是我从书中习得的班级管理法宝。面对违纪学生,“和善”意味着理解他们的处境,“坚定”则意味着维护规则的严肃性。班里的“问题学生”小昊总爱在自习课睡觉,以前我会直接叫醒他并当众批评,结果他要么继续趴着,要么故意捣乱。读了书中“惩罚会引发报复心理”的章节后,我换了种方式。自习课后我单独找他:“我注意到你最近总在自习课睡觉(描述事实),是不是晚上没休息好?(探寻原因)自习课睡觉会错过复习时间,我们可以一起想想办法(提供支持)。”小昊低着头说父母离异后他跟着奶奶住,晚上总失眠。我没有指责他,而是帮他申请了学校的心理辅导,还和他约定“如果自习课困了可以站起来清醒一下,或者让同桌帮忙提醒”。令人意外的是,他不仅很少再睡觉,还主动担任了班级的关灯委员。
践行正面管教的过程,是我作为班主任不断成长的过程。我学会了控制情绪,不再因学生犯错而大发雷霆;学会了倾听,不再轻易否定学生的想法;学会了放手,不再事事亲力亲为。当我们用尊重代替命令,用引导代替惩罚,用信任代替控制,每个学生都能在班级这片沃土上绽放独特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