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辽宁校企行动点燃创新引擎


第三届辽宁校企协同科技创新伙伴行动暨高校科技成果东北地区对接活动在沈阳市新世界博览馆举行。 本报记者 王迪 摄 第三届辽宁校企协同科技创新伙伴行动暨高校科技成果东北地区对接活动在沈阳市新世界博览馆举行。 本报记者 王迪 摄

9月16日,第三届辽宁校企协同科技创新伙伴行动暨高校科技成果东北地区对接活动在沈阳市博览馆举行。活动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辽宁省教育厅、沈阳市人民政府等单位共同主办,以开放、创新、融合、发展为主题,汇聚全国90余所高校,300余名高校科研团队、技术经理人代表,500余家企业、科技服务机构参加活动。

成果纷呈 多元展示亮点频现

记者在现场看到,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等各大高校向参会人员展示科技成果。活动开展了高校科技成果超市体验、企业需求高校竞标、大学生创新创业市集等内容。共推介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新能源、生物制造、现代农业、智能文创等六大领域高校高价值科技成果700余项,展示大学生创新创业作品300余件,组织近百位高校专业技术经理人现场推介成果。

当记者来到东北大学文创展区时,负责人谢欣彤表示:“今天高校科技成果超市体验活动,我们带来了多个系列的作品,首先是印象校园系列,采用中秋主题,以红、黄、蓝三原色为主色,讲述我们东大的时代故事、百年征程和近年来的科技发展。接下来是东大今年设计的温变杯,通过采用5D打印技术,使温变杯外观图案的凹凸感更加明显。”当记者问到这些作品是否都是东大学生设计时,谢欣彤给出了肯定的答案:“都是我们学生的原创产品,我们会定期征集学生的设计稿,采用优秀的设计进行孵化。”

在现场,一架无人机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这架无人机是由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导师和学生一同设计的。它采用6倾转旋翼及V型尾翼布局的气动设计,主要有分布式电推进系统、精确倾转控制系统以及先进的飞控系统等特点,主要应用在城际交通与低空出行,还有应急救援与医疗保障等方面。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研二学生表示:“这架无人机有望在2030年前实现规模化应用,将重塑交通、救援、能源等领域的格局。”

成果落地 交易破亿助力发展

据了解,一批高校科技成果在沈阳落地转化,其中,东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沈阳理工大学、沈阳工程学院等5所高校与东北华能、华润电力等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落地转化重大科技成果9项,合作交易额突破1亿元。

本次活动充分发挥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策源地的重要作用,通过搭建产学研深度融合与校企精准对接平台,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双向奔赴,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尽快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实习生 陈卓、布阿依谢姆 刘思思 本报记者 赫巍利 王迪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