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法制报)
□ 黄致皎
司法,始终是维护公平正义的坚固防线,更是体恤民生疾苦的“温暖港湾”。作为一名控告申诉检察干警,我始终坚信,检察机关的司法温情既彰显于法庭上的明辨是非,更体现在对困境群众的主动帮扶。
不久前,办理的一起国家司法救助案件,让我对“检察为民”的初心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悟:国家司法救助,正是检察温情最直接、最动人、最有力的诠释。
那一日,我与同事驱车前往乡村走访,寒意袭人,一处院墙倾斜的简陋院落映入眼帘后,我们推开了邢大娘家冰凉的铁门。这起救助线索源自本院第一检察部:今年年初,邢大娘的儿子酒后与父亲发生口角,一时冲动驾车致父亲身亡。一夜之间,丈夫离世、儿子入狱,原本和睦的家庭瞬间崩塌,留下六十多岁的邢大娘孤身一人。村里的闲言碎语让她难以立足,只能背井离乡打零工糊口。
走进屋内,邢大娘坐在炕边,头发花白凌乱,眼神空洞……听到“检察院”三个字,老人眼泪瞬间涌出,哽咽着说:“家里没生炉子,太冷了。我昨晚赶回村,不想打扰亲戚,就守着这冷屋子等你们。”看着她冻得发青的嘴唇、发紫的双手,我的心猛地一颤,更坚定了帮她解难的决心。“老伴儿没了,儿子也进去了,我一个老太婆该怎么办?”她转头望向墙上的全家福,昏暗房间里,这张照片是唯一亮色,定格着曾经的圆满。我们一边递上纸巾安抚,一边细致询问其生活状况,随后又走访村委会和邻居核实情况,确认邢大娘符合国家司法救助条件。
“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我们不能等、不能拖。”回到单位汇报后,领导针对邢大娘的紧急处境开通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流程。我们加班加点整理材料、核对文件,仅用三个工作日就完成了从申请、审核到审批的全部流程。
再次登门送救助金时,老人颤抖着双手接过钱,泪水夺眶而出:“谢谢检察官,谢谢你们救了我……”这笔钱不仅是物质帮扶,更给这个濒临破碎的家庭送去了精神慰藉与生活希望。
深知一次救助难解长远之困,我们又主动对接民政部门、村委会,协助邢大娘申请低保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如今,她的基本生活有了着落,村妇联也定期上门照料。前不久回访,老人精神状态有了明显好转,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检察官同志,你们放心,我会好好活下去,不辜负大家的关心。”
从事控告申诉检察工作,不知不觉已经一年多了,每一起司法救助案件都倾注着司法为民的真情。法有界,情无疆。今后,我们将继续坚守检察初心,健全救助线索排查机制,精准落实救助政策,用一次次有效的帮扶为困境群众点亮希望……
(作者单位:康保县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