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海中的舞者


(来源:邯郸日报)

转自:邯郸日报

下班后,姚述楠在更衣室练舞。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下班后,姚述楠在更衣室练舞。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郝雨

地下600米的矿井深处,钻机轰鸣。姚述楠扛着40斤重的钻杆,在巷道中稳健前行。

“在井下,我是一名合格的矿工;升井后,我依然是那个热爱舞蹈的舞者。”说这话时,他刚结束八小时的劳作,工装上还沾着未散的煤灰。

更衣室成了他独特的排练厅。脱下矿靴,踩着水泥地,打开手机里的拉丁舞曲,他的世界瞬间切换。扭胯、摆臂、旋转,动作依然专业,仿佛刚才井下那个汉子是另一个人。

“舞蹈让我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节奏。”这个扎根邯郸峰峰的90后矿工,用工装与舞步的碰撞,写下了关于热爱与坚守的故事。

舞梦缘起:一口蒸锅点燃的少年热忱

姚述楠与拉丁舞的缘分,始于母亲的“无奈之举”。小学四年级的他调皮好动,家楼下的舞蹈班成了“管教”他的去处——母亲堵在门口,把哭着闹着要逃学的他硬留了下来。这一留,便是半年。

改变发生在他学舞半年后。一场少儿拉丁舞比赛,他竟捧回一等奖,奖品是一口沉甸甸的蒸锅。“把蒸锅抱回家时,我妈笑得合不拢嘴,我也觉得特有面子。”这份意外的成就感,像火种落进心里。从此,那个嫌弃“男孩跳舞太别扭”的少年,开始主动往舞蹈班跑。

因男孩学舞的稀缺,他成了老师的重点培养对象。初中毕业,他选择进入专业院校,开始七年的系统学习。那些年,他每天对着镜子打磨姿态;奔波于各地赛场,从全国跳到亚洲多国,最终拿下“亚洲职业新星”第五名。求学期间,他累计收获30多座奖杯。

22岁毕业后,姚述楠成为一名职业拉丁舞教师,受邀前往江西、重庆、上海、深圳等地教课。靠着扎实功底,他的课时费收入可观,活成了“靠热爱谋生”的样子。2019年,他回到魂牵梦绕的峰峰,成立了自己的舞蹈工作室。从几十平方米的教室、寥寥学员,到后来口碑相传、学员络绎不绝。他对学生严厉较真,课下却会自掏腰包给孩子们买零食。家长们都说:“把孩子交给姚老师,放心。”

生活转折:从舞鞋到矿靴的责任担当

顺遂生活在2020年被打乱。线下课程无法正常开展,工作室运营难以为继,最终关停。其间,他尝试过其他投资,却未能如愿。各类开支的压力,沉甸甸地压在身上。

为了生计,这个曾经的舞者放下了舞鞋。他白天跑滴滴,晚上做代驾,“早上9点出门,凌晨2点回家,收入远不如从前”。那段日子,他压力倍增,体重从140多斤涨到217斤,整个人陷入低迷。妻子的工资成了家里唯一收入,“她从没抱怨,只是默默陪伴”,这份陪伴成了他最坚硬的铠甲。

2023年,他和妻子凑钱在磁县开了家火锅店,初期经营顺利;想着稳步增收,又接手峰峰的门店,却因市场饱和未能持续盈利,最终转让。之后他又尝试直播等相关工作,辗转许久,终究没能稳定下来。

2024年底,看到梧桐庄矿的招工信息,姚述楠动了心。“房贷车贷每月开支不小,煤矿工资能稳稳顾住家。”妻子担心矿下危险,父母极力反对,但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他还是报了名。面试官看着他的舞蹈简历满心疑惑:“你这身段能扛钻杆?”他拍着胸脯笃定回答:“我啥苦都能吃!”

矿井日常:更衣室里的舞步永不落幕

2025年1月2日,姚述楠第一次下井。凌晨5点起床,6点半开班前会,7点跟着师傅走进幽深巷道。矿灯光划破黑暗,40斤重的钻杆扛在肩上,没走几步就喘不过气。

“第一次下井没干活,师傅领着我认设备、学安全知识,反复叮嘱瓦斯不能碰、巷道不能乱走。”他花了两个月才适应,起初扛完钻杆,回家拿筷子的手不停发抖。“为了不迟到,我定了5个闹铃,实在起不来就扇自己嘴巴子。”这份坚持,藏着一个男人对家庭的责任。

井下的劳作枯燥辛苦,可拉丁舞的记忆早已刻进肌肉。升井后,更衣室的方寸之地成了他的“舞台”。“刚开始拍视频只是想记录,怕以前的学生和家长看到,觉得他们的姚老师变成了挖煤的,会失望。”他穿工装、着矿靴,跟着手机里的舞曲跳起来,伦巴的舒展、恰恰的利落,丝毫未因环境简陋而打折。

让他意外的是,这条视频在抖音上爆火,单条播放量达3600万,粉丝涨到2.3万。木森大舞台的导演找他表演,央视《开门大吉》也发出邀约。更让他感动的是,遍布各地的学生和家长纷纷给予鼓励:“姚老师,你还是那个闪闪发光的你!”工友们也围过来看视频,拍着他肩膀打趣:“没想到你小子藏着这么一手!”

这份走红让姚述楠对舞蹈有了新理解。“以前舞蹈是谋生手段,现在成了精神寄托。”井下的劳作是身体的“收”,是弯腰、发力、遵守规则的严谨;舞蹈是精神的“放”,是舒展、释放、忠于内心的愉悦。一收一放间,他找到了生活的平衡。

流量之外:家乡山水间的全新舞台

更衣室的偶然一拍,让姚述楠成了“煤海中的舞者”。无数人被他工装与舞步的反差打动,更被那份纯粹热爱感染。走红后,他的短视频账号每月带来额外收入,可面对流量,他始终保持清醒:“流量是一阵风,会来也会走,但刻在骨子里的热爱永远不会变。”

在他看来,舞蹈的舞台从不会被空间定义——更衣室可以,家乡的山水之间更可以。于是,他把舞步迈向了黑龙洞、博物馆,迈向了矿区的街头巷尾。每到一处,他便伴着家乡景致起舞,矿工装束换成便服,舞步依旧灵动。镜头里,拉丁舞的优雅与峰峰的矿区风情、山水韵味相融,成了独一份的风景。

“我是来自河北邯郸峰峰矿区的姚述楠。”无论走到哪里,他总不忘这样介绍。他希望通过视频,让更多人知道,峰峰不只有厚重的工业底蕴,还有鲜活的生活气息和热爱生活的普通人。家人的支持更是他起舞的底气:父母从反对到全力认可,妻子始终陪伴,6岁的儿子看着父亲跳舞,奶声奶气喊着“爸爸真棒”。

平凡光芒:热爱抵过岁月漫长

从赛场到矿井,从舞鞋到矿靴,姚述楠的人生看似充满反差,实则是无数普通人的生活缩影。他没有被生活打败,也没有因职业平凡放弃热爱,而是在劳作与舞步中找到了自己的节奏。

在这片老工业矿区,像姚述楠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为生计弯腰,为家人奔波,却始终在心底给热爱留了一方角落。他的故事,从不是“矿工跳拉丁”的新鲜噱头,而是一个真实的生活答案:生活或许朴素,工作或许平凡,但只要心中有热爱,哪怕在煤海里,也能跳出属于自己的精彩舞步。

如今的姚述楠,依旧每天按时下井,依旧在家乡的角落起舞。矿灯照见前行的路,舞步点亮心中的光。这个邯郸汉子用行动证明:热爱从不会被职业定义,更永远不会被生活磨灭。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