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集市:让“烟火气”里飘出“幸福味”


  赶集,是中国乡村最鲜活的“烟火符号”——吆喝声里藏着生计,摊位前聚着人情。在我市印台区广阳镇、王益区王家河街道、耀州区石柱镇等地,一场场“文明集市”让烟火气里,又添了几分文明味、几分幸福感。

  广阳镇的文明集市“开”在11月的集会日,政策宣讲、爱心义剪、把脉问诊等“摊点”,把“服务窗口”搬到群众身边。工作人员用“实在话”讲透了医保缴费、防骗反诈的知识;理发师的剪刀理出了清爽,医护人员的听诊器测出了安心。200余名群众参与,政策的“春风”借着集市悄悄进入了百姓心田。

  无独有偶,王家河街道的文明集市聚焦群众健康需求,把中医诊室“搬”到现场:刮痧推拿缓解腰腿疼,调理建议回应慢性病关切,中医药文化飘进了居民生活。两个集市,一个“聚政策惠民生”,一个“融服务暖人心”,共同写下了基层文明的生动注脚。

  文明集市的妙处,在于“接地气”的智慧。它不另起炉灶搞“形式主义”,而是借着传统集会,把文明实践嵌入群众最熟悉的生活场景。赶集本是为生计奔波,如今却成了“享服务、受教育”的好机会——政策宣讲不再是读文件,而是“拉家常”;健康服务不再是挂号看病,而是“家门口体验”。这种“无缝衔接”让文明实践直达基层,也让群众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真正实现了“要我文明”到“我要文明”的转变。

  文明集市更深层的价值,在于“小集市”托起“大治理”。广阳镇用“政策+服务”织密基层治理网,王家河街道以“健康+文化”夯实民生保障线,两者共同指向一个核心:文明建设的终极目标,是让群众得实惠、让生活更美好。当义剪的老人笑着说“省了跑趟县城”,当患慢性病的居民感慨“中医理疗就在楼下”,当政策宣讲让群众明白“医保怎么缴”,这些具体的获得感正是文明最本真的模样——它不是高高在上的口号,而是可感可触的温度。

  从“烟火气”到“文明风”,从“单一集市”到“常态服务圈”,文明建设只要紧扣群众需求,善用本土资源,就能让“文明”二字从墙上“走下来”,在人间“活起来”。期待更多地方借鉴这种“借势而为、以小见大”的智慧,让文明集市常开常新,让幸福的“烟火气”飘得更久、更浓。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