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妇女报)
转自:中国妇女报
惠民社区七色服务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受访者供图□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姜军旗
冬日的晋陕大峡谷,没有了往日的奔腾。午后的阳光下,山西省忻州市保德县惠民社区文化广场上,老人们悠然地练着太极,孩子们嬉笑追逐,一幅和谐安宁的安居画卷正徐徐展开。
这里是保德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承载着6583名搬迁群众的希望。而让“村民”变“居民”、“新家”成“心安之所”的秘诀,便是社区精心打造的“七色服务”,它如同一束束温暖的光,赋能基层治理,照亮了社区居民的幸福之路。
精准回应群众需求
惠民社区地处保德县西城区,社区居民是来自全县11个乡镇124个村的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共计2166户6583人。这里人口结构复杂,老年人居多,管理难度大。如何让搬迁群众真正融入新环境,享受新生活,成为社区面临的首要问题。
为此,社区党委创新推出“七色服务”品牌,围绕“红色引领、绿色生态、蓝色平安、白色健康、紫色助困、粉色关爱、橙色文娱”七大主题,组建了七支特色服务队。这七支队伍各自发挥优势,精准回应着群众多样化的需求。
红色党员先锋队里的女党员们带头调解纠纷,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居民宣传党的政策;蓝色平安服务队中,网格员通过动态监管、共建互助等措施,全面参与社区治理,为社区的安全稳定保驾护航;白色健康服务队由7名女性医护人员组成,她们常年穿梭在53栋楼宇间,为944名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上门义诊超千次……
“这些服务队通过常态化开展居民‘七色服务’入户走访摸排工作,一边收集民意、发现问题,一边上报民意、处理问题。”在惠民社区党委书记白震看来,正是社区工作人员每天奔走在辖区内的大街小巷、楼栋单元,充分了解广大居民的需求,根据不同的需求采取相应的措施,真正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激发社区治理活力
“七色服务”不仅为居民提供了精准的服务,更激发了社区治理的活力,让居民从“被服务者”变为“治理主角”。
在社区治理中,妇女们成了“七色服务”中的中坚力量。她们以细腻的情感、扎实的行动力与创新思维,成为各支特色服务队伍的主力军。在蓝色平安服务队中,7个网格中有6个是女网格员,她们凭借共情能力和沟通技巧,将矛盾化解在日常、化解在萌芽,在疫情防控期间更是冲锋在前,成为社区安全防线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惠民社区还创新实施“1258”治理模式,即发挥党群服务中心“一体化管理、一站式服务”作用,实行乡镇与社区双线联动及安置区属地管理,健全“镇党委—社区党委—小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微网格党小组”和“镇政府—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网格团队—楼栋长”双五级治理体系,开展组织建设、公共服务等八项服务,将党的工作触角延伸至每家每户,保障搬迁群众权益落实。
“1258”治理模式将服务与赋能结合。绿色环保服务队的妇女们从打扫自家楼道开始,逐渐主导社区垃圾分类宣传;粉色关爱服务队依托“妇女之家”开展就业培训,帮83名妇女找到工作。这种“服务—成长—反哺”的良性循环,在社区遍地开花。社区还通过完善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实现教育、医疗、托养等公共服务全覆盖,让搬迁群众的生活便利度显著提升。
在七色服务队的带动下,惠民社区先后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山西省五好社区”等荣誉。居民刘在平在回访中拉着工作人员的手说:“以前觉得‘上楼’就是享福,现在才知道,能和姐妹们一起让社区变得更好,才是真幸福!”
从山沟到高楼,从“旁观”到“参与”,保德县惠民社区的妇女们用七色微光汇聚成星河,照亮了基层治理的新路径。当“她力量”被激活,社区便有了温度,治理便有了灵魂。这份温暖而坚定的力量,正推动着更多“惠民故事”在三晋大地上生根开花,让惠民社区成为居民心中真正的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