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晚稻收割进入高峰期


(来源:嘉兴日报)

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 张应隆 通讯员 陆珠琴

  本报讯 日前,位于嘉兴经开实验教育集团小学南面的450亩水稻迎来集中收割期。记者在现场看到,金色稻田里成熟的稻穗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饱满的光泽。收割机开足马力来回穿梭,切割、脱粒、碎秆等工序一气呵成,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稻香。

  “看着稻谷收回来,心里就踏实了。收完稻,我们就能赶紧翻地整地,准备后续播种的事。”种粮大户杨师傅的脸上满是喜悦,这正是丰收带来的幸福感。杨师傅介绍,今年承包的450亩稻田主要种植了“嘉67”“浙金粳”等高产优质抗病品种。“11月20日开始收割,还要一两天就能全部收完。”11月25日,杨师傅指着正在作业的收割机说,机械化作业让收割效率大幅提升,“以前几十个人忙一周的活,现在机器一天就能完成大半。”

  眼下,在嘉兴各地的广袤田野上,晚稻收割工作正紧锣密鼓推进中。据市农业农村部门统计,全市132万亩晚稻自10月下旬起陆续成熟,为抢抓晴好天气,农户们纷纷采用机械化收割。目前,全市已投入联合收割机1300余台,其中调度外来跨区作业收割机900余台,形成“本土机械+外援力量”的收割合力。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晚稻收获面积50.4万亩,收获进度达38.1%。按当前节奏,预计12月上旬全面完成收割任务。

  与此同时,嘉兴也迅速启动秋粮烘干保障机制,强化全市194家烘干中心的资源调度,并派出农技人员上门提供技术服务,进行安全督导。数据显示,全市现有谷物烘干机2000余台,目前1400余台已投入使用,占比达70%,充足的烘干能力可完全满足高峰期需求,确保秋粮“应收尽收、应烘尽烘”。

  在机械化、科技化的助力下,“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理念落地生根,不仅让农户的“米袋子”更充实,更让城乡融合的丰收画卷在嘉禾大地上徐徐展开。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