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全流程服务 推动渔船“减船转产”及“木改钢”


本报讯 记者高鸽报道 日前,营口市组织市农业农村局、市海洋与渔业局等多部门工作人员,深入渔村、码头和渔民家中,围绕渔船“减船转产”和“木改钢”工作,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针对性制定奖补政策,全力加快工作推进步伐。

为打消渔民上岸转产的后顾之忧,营口市整合工、农、商、渔、旅多方资源,强化渔民就业保障力度。同时,通过提高补贴标准,鼓励渔民以合作等形式整合小木渔船参与“木改钢”,并为条件不足或融资困难的渔民精准破解渔船改造难题。“近几年,近海渔业资源日渐减少,我的木船也老旧了,不仅费油,收入也上不去。趁着政府推出‘减船转产’政策,我果断选择转产。政府给了补贴,还帮着找工作,特别省心。”盖州市西海街道办事处双桥村村民胡恩德说道。谈及渔船“木改钢”政策,盖州市团山街道办事处光辉村村民韩宏伟满脸期待:“我的渔船正在改造,能申请补助和贴息贷款。改造后的钢船出海更安全,收入肯定也能增加,希望更多渔民能享受到这个好政策的实惠。”

为保障“木改钢”政策高效落地,营口市将服务触角延伸至造船企业前端。工信部门组织工作人员进驻造船企业,详细了解钢船生产准备情况,积极协调各方资源,确保钢材等主要生产物资稳定供应。同时,市工信局与江苏、大连等地优质船舶企业对接,精心筛选出10余种契合渔民作业需求的优质船型,并严格督促造船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保障船舶制造安全有序推进。“我们会以渔民需求为核心,依法依规开展钢船生产,确保每一条出厂渔船都符合作业要求,既保障出海安全,又能提升作业效率。”一家渔船修造厂负责人孙妍表态。

此外,营口市组建由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基层干部和渔业从业者构成的宣传队伍,通过进渔港、进渔村、上渔船及视频连线等多种方式,面向船东、船长、船员开展渔业安全宣传教育,进一步压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出海作业绝不能心存侥幸,必须按规定做好安全检查,坚决杜绝超员超载。现在大伙儿安全意识都提高了,各项要求落实得都很到位。”船主孙企刚坦言。西市区渔市街道办事处推行24小时驻守码头督导机制,包保干部与船主精准对接,实现渔船出航、作业、归港全流程监管,确保渔船动态“看得见、管得住”。

下一步,营口市将持续巩固渔业安全生产治理成效,构建政策宣传、精准监管、造船保障的服务闭环,不断优化安全监管措施,常态化开展隐患排查与安全培训,稳步推进“减船转产”与“木改钢”工作,确保补助政策与配套服务落实到位,实现渔业安全生产与产业效益提升的双赢。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