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我市将“事前积极预防、事中审慎考量、事后引导整改”贯穿执法全过程,积极探索“叫醒服务”、锚点监督帮扶、环保项目入库等执法模式,着力打造良好营商环境,让企业“轻装上阵”,实现高质量发展。

  前置关口及时提醒风险

  “你公司已经开展生产活动,将会产生大量铝灰、废油桶等危险废物,需要在全省固废管理系统申报管理计划,随后我将操作说明发给您,有什么不清楚的问题,随时联系。”这是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执法人员李玉为陕西广成宏美铝业有限公司开展的环保“叫醒服务”。一天、三天、五天过去了,申报系统不见企业“身影”,执法人员再次提醒,耐心解说申报工作对危险废物转移的重要性,同步开展普法释法宣传。

  “这个填报信息具体指什么?上传的资料是什么?处置单位经营资质符不符合要求?”广成宏美铝业环保部长刘乔表示,他们公司属于新建企业,环保管理工作刚起步,申报流程对于新手来讲确实不那么容易。

  为此,李玉列出申报所需资料清单,将刘乔邀请到办公室,“手把手”指导,两个小时就完成填报,并同步开展初步审核,通知市级审核人员终审,现场盖章备案,整个过程不到3个小时。

  “多亏了执法人员提醒,我们才及时申报了危险废物管理计划,要不然危险废物在库房堆满了,跨省转移审批手续办不了,走不了转移联单,工作就推进不下去,生态环境执法人员替我们把控了违法风险。”刘乔说道。

  今年以来,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前置规范执法“关口”,针对企业高危频发违法领域开展“叫醒服务”16次,有效预防违法行为21起。

  量体裁衣锚点监督帮扶

  为减少对企业的打扰,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综合利用全国排污许可管理信息平台、陕西省生态环境非现场执法平台、铜川市山水林田湖智慧数据等平台,让“数据跑腿”巡查监管。

  一次,执法人员焦文清在全国排污许可管理信息平台巡查中发现某公司未提交守法执行报告,便开展了提醒监督服务,再次巡查中发现其季度自行监测内容有缺失,对企业环保负责人询问,证实了公司未按照排污许可证要求开展自行监测。

  执法人员依法下达了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公司负责人很苦恼:“目前已经启动了项目三期建设,没有做监测确实是我们管理不到位,我们郑重承诺守法并及时整改到位,但行政处罚一旦下达,信用受损,贷款受到影响,整个三期建设资金链就断了。”

  为了平衡严格执法的底线和企业切实存在的困难,焦文清和同事对整个案件进行了全面复盘。在查阅大量相关法条,并进行多次讨论后,恰逢《陕西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2025年版)》于今年9月20日全面施行,按照行政处罚法有利于行政相对人的原则,应适用新的裁量权基准,依法依规向这家公司企业下达了不予行政处罚决定书,并同步开展批评教育。

  “这次我们深刻感受到了落实环保工作要求的重要性,真心感谢生态环境部门给企业一次纠错机会。”公司负责人表示,如今,该公司三期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建成后产品材料利用率将大幅提升,碳排放量有效降低,每吨产品附加值增加1000多元。

  2022年起,铜川面向全市工业企业送去“量体裁衣”的生态环境监督帮扶明白卡,让企业对环保管理全过程、全链条、全方位的对照落实要求清晰明了,并开展政企结对“一对一”帮扶。在此基础上,今年,我市向工业企业下发监督帮扶措施“具象化”的锚点监督帮扶建议书,打通为企服务“最后一公里”。

  指导企业申报环保资金

  铜川声威建材有限责任公司要开展水泥熟料生产线脱硝技术改造,初步估算投入资金量比较大。从企业得知这一情况后,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执法人员刘宏联很快想到了中央环保资金对企业提标改造的补贴政策,第一时间将《中央生态环境资金项目储备库入库指南(2021年)》发送给企业,便于对照入库政策要求,了解企业意愿。

  “有这样的好政策,同时我们的改造项目也在申报范围内,一定要努力争取下。”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