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妇女报)
转自:中国妇女报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诗对同学们来说再熟悉不过吧?那么,落叶是如何变成供应土壤肥力的“大功臣”呢?
当叶子进入土壤后,会被植食性动物如蝼蛄、植食性线虫、螨虫等食用,同时在微生物分泌物的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易被分解的有机物会在酶的作用下,分解释放出可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无机营养元素。
此外,土壤板结不利于扎根,长不出茁壮的植物。而残留在土壤表面的树叶与土壤混合,起到了疏松土壤、增强土壤孔隙度的作用。
说到土壤的物理结构,就不得不提土壤团聚体,我们肉眼就可以看到,土壤由一粒一粒微小的颗粒物组成,这些颗粒物在土壤学中叫土壤团聚体,它被称为土壤的骨骼。土壤团聚体按照体积大小分为了大团聚体、微团聚体和微细团聚体。
研究证明,疏松多孔、植物长势良好的土壤,大团聚体的数量显著高于微团聚体和微细团聚体的数量,这说明大团聚体的增多是土壤具有疏松结构的先决条件,那么如何让大团聚体增多呢?这时,落叶又要上场了。在微生物分解落叶时,会产生一些小分子有机物,它们可以将土壤中的小团聚体键合成大团聚体,从而促进土壤疏松结构的形成。这就是落叶“反哺”泥土背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