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红色记忆,在上海老城厢共读抗战历史


(来源:上观新闻)

“书中有新四军多个部队在上海及周边地区活动的记录等珍贵史料,将地方抗战史图景描绘得更为清晰具体,丰富了我们对新四军敌后斗争复杂性与广泛性的认知。”2025老城厢读书会“红色黄浦:共读抗战中的城市记忆”暨上海市档案馆藏珍贵档案史料照片赠送活动在黄浦区南厢云阁举行,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第九届会长刘苏闽如是阐释。

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市档案馆藏新四军档案史料选编》和学林出版社《饶家驹:被遗忘的英雄》,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力作。详实史料与图文并茂的展现,让抗战精神在书香中薪火相传、深入人心。

刘苏闽将新四军“铁军”精神概括为听党指挥、坚守信念的军魂意识,忠诚使命、救国为民的宗旨情怀,英勇善战、奉献牺牲的钢铁意志,团结一致、严纪守法的优良作风,艰苦奋斗、务实创新的进取精神五个方面,强调其在新时代的现实指导意义。

档案带着历史的温度与细节,如何让“高冷”档案转化为“好看”“有意思”的历史叙事,真正传得开、留得下?

上海市档案馆史料编研部(档案宣传部)主任张姚俊从档案开发与活化利用角度出发,认为应坚持“守正创新”,既要深耕档案编研确保历史真实性,又要借助文平台、AI技术、三维建模等新技术,让抗战档案“活起来”,通过沉浸式体验触达更多受众。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苏智良以“从黄浦诞生的平民保护方案——以南市安全区为中心的考察”为题作主旨演讲,谈到法国友人饶家驹建立的南市安全区存续963天,保护了超30万难民,“其人道主义实践影响了南京、汉口等地的安全区建设,更推动了《日内瓦第四公约》的制定,是黄浦抗战史中极具温度的重要篇章。”

上海大学电影学院教授滕俊杰结合多年来有关抗战重大题材的创作实践,围绕“如何让红色叙事打动年轻人”,提出以创新艺术形式打破时空隔阂,通过实景直播、影像展播等多元载体,让抗战历史可感可触,既尊重历史真实,又避免“说教感”,让年轻观众共情岁月艰辛、领悟精神内核。

上海市档案局(馆)向南房集团赠送珍贵档案史料照片《1933年的外滩》

上海人民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温泽远表示,老城厢蕴含丰富文化底蕴与人文风貌,是文化传播载体,出版社将持续推出兼具思想深度、历史厚度与阅读趣味的优质产品,打造读书会平台为全民阅读赋能,将有温度的历史故事讲给年轻人听。

原标题:《重温红色记忆,在上海老城厢共读抗战历史》

栏目主编:李婷

来源:作者:文汇报 许旸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