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2日,2025年第三届全国健身气功·气舞大赛在江西鹰潭龙虎山景区拉开帷幕。本届大赛以“未开赛、先谋划”的前瞻布局和一系列“办到群众心坎里”的务实措施,生动绘就健身气功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先谋后动:聚焦高质量发展
大赛尚未鸣锣,一场以“健身气功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座谈会率先举行。业内专家与管理者共聚一堂,共商发展大计。

“既要创编新功法满足群众健康需求,更要以创新赛制推动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发展。”本届大赛总裁判长、江西师范大学副教授曾凡文强调。裁判长、南昌师范学院体育学院院长程丽芬则提出“广撒网”与“精准滴灌”相结合,运用“运动处方”与科技手段,探索“以赛促研、以赛促产”新模式,激发体育消费潜力。
安徽省亳州市全民健身指导中心主任陈静指出,健身气功的高质量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她建议从规范管理、创新赛事、跨界融合等方面系统推进,尤其要聚焦“一老一小”,同时弥补中年群体健身空白,实现全龄段精准服务。
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充分肯定与会建议,强调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既要立足项目本身探索发展路径,也要“跳出健身气功看健身气功”,以更宽广视野谋划未来。
降槛聚众:分组创新点燃参与热情
本届大赛最大亮点,在于打破健身气功·气舞全国赛事“高门槛”传统,首创动态与静态背景分组。参赛队伍既可使用LED大屏营造沉浸效果,也可仅凭一张契合主题的静态图片参赛。

“设置静态背景组,就是要降低技术门槛与成本压力,让更多基层站点和普通爱好者轻松参与。”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国内发展部负责人介绍。这一“降槛”举措精准覆盖不同资源条件的群体,有效激活基层参与热情。细分为中青组、常青组,以及2人至12人不等的团队规模,让每位爱好者都能找到展示舞台。
赛事还引入现场解说,帮助观众理解功法创编意图与文化精髓,显著提升观赏性与普及度。
场景赋能:一场赛事激活一方山水

龙虎山康养体育中心内,选手随乐起“舞”,意蕴绵长;景区广场上,游客驻足欣赏,甚至情不自禁模仿跟练。赛事巧妙将选手化为景区动态风景,使游客成为潜在健身气功爱好者。赛事期间开展的“进景区”志愿服务与专家现场教学,更将一次性赛事延伸为持续的文化体验与健康消费过程,实现“赛场”与“市场”、“竞技”与“惠民”的有机衔接。
理念转型:从“重竞技”到“重服务”
本次大赛办赛理念呈现鲜明转变:有意淡化竞技排名,更加注重服务引导与群众获得感。赛前,组委会主动组织多期健身气功·气舞编排公益培训,为参赛者“赋能”;赛中,评判标准不仅关注技术水平,更看重功法元素的丰富性、艺术表达的创新性与文化内涵的呈现。

“选手脸上的自信笑容、彼此结下的深厚友谊、个人身心的切实成长,是我们最珍视的成果。这正是‘办好人民满意的体育赛事’最生动的诠释。”总裁判长曾凡文这番话,折射出大赛“以人民为中心”的鲜明导向。这一转变,使赛事从紧张的竞技比拼,转化为成果展示与交流互鉴的嘉年华。
龙虎山的实践表明,这不仅仅是一场比赛。当人们在山水间自在习练,当传统功法通过创新融入现代生活,健身气功便从一项体育赛事,升华为服务群众健康、促进消费升级、推动文体旅深度融合的综合性平台。赛场终有竟时,但由此点燃的全民健身热情与催生的高质量发展模式,将在更广阔天地持续生长,真正落在人民的心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