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破解民生痛点 绘就宜居乡村新图景


(来源:廊坊日报)

转自:廊坊日报

本报讯(记者 马颖劼)“以前雨天踩泥路、夏天闻河臭,现在出门是柏油路,开窗见清水绿,日子越过越舒心。”近日,漫步在霸州市王庄子镇王泊村,整洁的街道、清澈的河道、崭新的公共设施相映成趣,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近年来,王泊村党支部、村委会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通过河道治理、道路升级、设施完善等一系列务实举措,让村庄“颜值”与“内涵”同步提升,绘就出宜居宜业的乡村新画卷。

王泊村曾受困于河道淤积、道路破损等民生痛点:村内5000米河道长期堆积垃圾淤泥,雨季污水横流、异味刺鼻;部分街道年久失修,雨雪天积水难行,村民出行苦不堪言;村小学教室夏季闷热,影响学生学习状态。“民生无小事,痛点就是发力点。”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安旺直言,村委会始终把村民需求放在首位,通过村民议事会广泛征集意见,精准制定整治方案,誓要破解这些“老大难”问题。

2025年新年伊始,村委会召开了全体党员和村民议事会议,通报了本年度重点工作:因王泊村主要的工业区均在村北,需着重整修硬化村北主街道,推动村街经济发展,改善出行环境十分重要。在村街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经多方筹措资金,此项工程计划修建道路20多条,硬化面积40000多平方米。施工中,陈安旺带领村“两委”成员赴工程第一线指导施工,严把工程质量,每天工作十余小时,晚上回家常常累得腿抽筋、牙上火,但他工作热情不减。目前,工程进度已经过半。工程完工后,将提升道路的整体路况,彻底改善晴天尘飞扬,雨天出行难的现状。看着一条条已竣工的道路是那样笔直通畅,村民们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在微信群和抖音里纷纷点赞,这是对村“两委”工作的莫大肯定。

针对河道污染难题,村委会牵头协调专用机械,对村内河道及1958年建成的王泊扬水站地下涵洞开展彻底清淤,累计清理垃圾、淤泥18000余立方米。原本堵塞的涵洞恢复畅通,雨季排涝时间从十几个小时缩短至三四个小时。同时,通过环保讲座、宣传资料发放等形式引导村民参与管护,如今的河道清水流淌,成为村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道路升级工程同样给力,村委会敲定总硬化面积达4万平方米的改造方案,对20条主要街道进行柏油硬化,彻底解决了雨天泥泞、晴天扬尘的问题,村民出行条件得到质的提升。此外,村里自筹资金为小学所有教室安装空调,让孩子们在舒适环境中安心学习,用实际行动诠释尊师重教初心。

环境的蝶变让村民们感触颇深。居住在河边的老村民张大爷打开话匣子:“以前夏天不敢开窗,河里的臭味能飘进家,现在河道清干净了,饭后沿着河边走一走,心里别提多舒坦了。”村民李女士则对道路变化赞不绝口:“以前接送孩子上学,下雨天得蹚水走,鞋子裤子总沾满泥。现在柏油路平坦又整洁,骑车几分钟就到学校,太方便了。”村小学教师王老师也深有感触:“有了空调,夏天教室温度降下来了,孩子们上课更专心了,家长们也都特别认可村里的这项暖心举措。”

“改善人居环境不是‘一阵风’,而是要久久为功。”陈安旺表示,下一步村委会将完善长效管护机制,把环境整治成果融入村规民约,同时持续倾听村民呼声,推进村庄绿化、公共设施升级等工作,让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我们要让王泊村不仅环境美,更要生活美、人心美,让这里成为人人向往的幸福家园。”

如今的王泊村,河道清、道路平、设施全、人心齐,曾经的民生痛点已转化为幸福亮点。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王泊村正以务实之举回应群众期盼,用共建共享的力量书写着宜居乡村的新篇章。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