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廊坊日报)
转自:廊坊日报
咸湖中坚韧的生命 厉文中 摄岁月匆匆碾过五十多个年轮,在眼角刻下细纹,又悄悄给发梢染了白霜——这些细碎的痕迹总在早晨照镜子时提醒我:青春真的走远了。更显眼的 “老朋友”是日渐频繁的失眠和悄悄缠上腰骶的疼痛,它们像极了不请自来的伴儿,在每个清晨与黄昏轻轻叩问:该如何与这份不适共处?
记忆总爱往回走,扯出少年时那个莽撞的午后。小学毕业考试刚结束,我带着弟弟妹妹和邻居家孩子在桥边疯闹。为了逞能,学着别人的样子往干涸的桥下跳。双脚落地的瞬间,尾椎骨传来钻心的疼,根本直不起腰,连走路都成了艰难的挪动。这份疼痛断断续续缠了我十多天,却在初中升学体育考试那天,被一股莫名的韧劲压了下去。仰卧起坐的哨声响起时,我竟忘了腰后的不适,双臂抱紧膝盖一次次起身,一分钟里做了36个——离往日最好成绩只差4个,稳稳拿到了升学需要的分数。我惊觉:原来年少的意志,能让疼痛暂时退却,悄然转化成为目标铺路的垫脚石。
走到青年,才懂得有些疼痛藏着生命的重量。对寻常人而言,结婚生子是人生必经的旅程,只有亲历过的女人才知道,那是一场以疼痛为入场券的修行。为了迎接新生命的到来,从阵痛到分娩,忍受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疼痛。女本柔弱,为母则刚!为了怀里的新生命,甘愿受苦。可偏偏有人“好了伤疤忘了疼”,那些生了二胎、三胎的母亲,在我眼里从来都是带着烟火气的勇者,更是伟大的“英雄母亲”。如今街头巷尾,不婚的姑娘、丁克的家庭渐渐多了,有人说这是“更爱自己”,可我总忍不住惋惜——她们或许躲过了生育的疼痛,却也错过了听见孩子第一声啼哭时,那种能抵消所有苦楚的柔软。倒是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精致的猫犬被捧在手心,精心豢养,填补着人们的精神空隙,拉动着火热的宠物经济。看着这份热闹,我怅然:若优秀的灵魂都选择避开生命的阵痛,那未来的岁月里,谁来承接这份代代相传的温暖?
46岁那年,为了治疗颈椎病,给身体“充电”,我爱上了骑行。周末迎着朝阳出发,沿着乡村小路骑行,看路边的野花在风里摇晃,嗅麦田里的清香,汗流浃背,心里却满是畅快。可意外总在不经意间降临:上班途中接到电话,慌张间急刹车,竟误捏了前闸,整个人从车上摔了出去——肩部撕脱性骨折!骨折之疼,想起来至今心头发紧。眼泪混着止痛药一起咽下去,夜里疼得没法翻身,抬一下胳膊就像要扯断筋骨,彻夜难眠。不敢躺太久,忍着疼痛做康复训练——抬臂、手爬墙、伸展……那些曾经让我疼到皱眉的动作,渐渐驱走了肩袖损伤的后遗症。两个月后,我咬着牙重返讲台,继续上课。那一次经历让我明白:面对意外的疼痛,抱怨没有用,唯有咬着牙扛过去,才能重新站起来。
2023年我开始在新疆焉耆支教,为了组织全县中小学教师赛课评课,最多一天连续8节课坐在教室后排听课,辗转多个学校听课指导,一参加会议就是三四个小时。巴州大地的寒凉裹着疲惫钻进骨头缝,让这份疼痛愈发刺骨。专家给做了小针刀手术,针尖刺入皮肤的瞬间,短暂的剧痛像雪上加霜,和打封闭针一样。虽然暂时压住了疼,但是只要稍不注意,它又会卷土重来。到2025年,只要坐久了,疼痛立时出现。回家或返疆时坐一次飞机,漫长的航程结束后,腰部的不适感就会加剧。如今腰骶的疼痛成了常态,像一根细密的针,总在久坐、劳累或长途奔波后扎进来。
直到老同事杨老师来援疆支教,身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她指导我说“别总跟疼痛较劲,试着与它和解”,我才醒过神来——半生以来,我总在跟疼痛对抗,少年时靠意志压着它,青年时为了生命忍着它,中年时凭韧性扛着它,却从没想过,或许不必非要分个输赢。
于是我开始试着放慢节奏:清晨不再急着起床,而是躺在床上做几组温和的腰背拉伸,感受肌肉慢慢放松,然后伴着清爽的晨风慢跑20分钟;傍晚绕着小区快走两圈,或沐着夕阳的余晖悠悠散步,或去石榴籽广场和援疆的卢老师一起舞上几曲;工作时在腰后垫个靠枕,让脊椎享受柔软的支撑。疼痛没有立刻消失,可我不再像从前那样焦虑——疼的时候就停下来歇一歇,不疼的时候就多活动,像对待一位脾气古怪的老朋友,不排斥,不抱怨,努力找到彼此舒服的相处方式。
其实仔细想想,疼痛从来都不是生命的敌人。少年时的疼,教会我什么是“坚持”;青年时的疼,让我懂得什么是“责任”;中年时的疼,又让我学会什么是“接纳”。它像一把刻刀,在我们的生命里留下深浅不一的纹路,每一道纹路里,都藏着我们对抗过的难、承受过的苦和最终学会的温柔。
醒悟之后,不再害怕疼痛,也不再惋惜皱纹与白发。我知道,那些曾让我疼过的过往,最终都会变成生命里最坚实的铠甲。当我们学会与疼痛和解,便是学会了与不完美的自己和解,学会了在岁月的褶皱里,寻得一份从容与坚定。而这份从容,会陪着我们走过往后的朝朝暮暮,让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闪着温柔而有力量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