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行情:

——11月18日长江现货价格动态:
1#铜价报86100元/吨,跌520元;升水为170元/吨,涨40元;A00铝锭报21460元/吨,跌170元;贴水报20元;0#锌报22320元/吨,跌60元;1#锌报22220元/吨,跌60元;1#铅锭报17275元/吨,跌175元;1#镍报117250元/吨,跌1600元;1#锡报289500元/吨,跌750元;
近期,全球有色金属市场在美联储降息预期骤降的“蝴蝶效应”下,掀起一场价格风暴。从铜的“高位僵持”到镍的“库存压顶”,从锡的“供需紧绷”到铅的“多空拉锯”,各品种在宏观压力与微观分化的双重夹击下,走出截然不同的轨迹。这场风暴背后,既是货币政策转向的连锁反应,更是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微观缩影。本文将穿透市场噪音,解析核心逻辑,揭示未来趋势。
一、宏观风暴眼:美联储“急刹车”如何撕裂市场?
美联储降息预期从60%骤降至40%,如同一颗深水炸弹,直接引爆金融市场避险情绪。美元指数强势站稳99.5关口,美股科技股集体重挫,资金从风险资产加速撤离,有色金属市场首当其冲。
关键逻辑链:
资金成本逻辑:降息预期降温→美元走强→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承压;
需求预期逻辑:货币政策收紧→全球制造业复苏放缓→工业金属需求前景黯淡;
情绪传导逻辑:美股下跌→风险偏好下降→投机资金撤离商品市场。
数据印证:
芝商所FedWatch工具显示,12月降息概率从60%暴跌至41%,部分报价甚至跌破40%;
伦铜、伦铝近一周重心均有所下移,价格继续承压下调,伦镍单日跌幅达1.38%,反映当前市场谨慎氛围浓厚,资金避险情绪较强。
二、品种分化:谁在“逆势抗跌”?谁被“按在地上摩擦”?
在宏观风暴中,有色金属市场并非“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供需基本面的差异导致价格走势严重分化。
1. 铜:高位“僵局”——矿端紧缩VS需求疲软
供应端:国内铜精矿加工费持续徘徊于-40美元/干吨,矿山增量有限,冶炼厂产量环比下滑预期强化;
需求端:年末下游畏高情绪浓厚,社会库存去化缓慢,现货成交冷清;
核心矛盾:矿端紧缩逻辑与消费淡季逻辑对冲,价格陷入“上有顶、下有底”的震荡区间。
观点:短期铜价难破高位震荡格局,但需警惕流动性风险与需求超预期下滑的双重冲击。
2. 铝:库存“反噬”——供应平稳VS需求塌方
供应端:国内电解铝运行产能稳定,未出现大规模减产;
需求端:终端进入淡季,下游开工率全面走弱,高铝价抑制采买意愿;
数据冲击:截至11月17日,电解铝社会库存增至63.7万吨,周环比增加2.3万吨;
观点:宏观避险情绪与基本面疲软形成共振,铝价短期或继续下探,但低库存水平限制跌幅。
3. 锡:供需“紧箍咒”——供应刚性收缩VS需求结构升级
供应端:缅甸佤邦复产缓慢,印尼出口量腰斩,全球显性库存降至十年低位;
需求端:AI服务器、新能源汽车、光伏等新兴领域需求爆发,传统电子领域刚需支撑;
核心逻辑:供应端收缩幅度远大于需求端下滑,现货紧张预期强化;
观点:锡价短期受宏观情绪压制,但中长期供需缺口将支撑价格重心上移。
4. 镍:库存“堰塞湖”——过剩压力VS成本支撑
供应端:全球显性库存突破25.7万吨,印尼镍矿政策收紧难改过剩格局;
需求端:进入消费淡季,新能源需求增量不足以对冲传统领域下滑;
矛盾焦点:高库存压制价格,但镍矿成本支撑初现;
观点:镍价短期难改下跌趋势,需等待库存去化或需求端超预期复苏。
5、锌:弱消费掣肘,跌势空间受限
宏观偏空致锌市有温和抛压,但海外及国内11月供应短缺限制跌幅,2025年1 - 8月全球锌供应缺口达28.13万吨,11月国内多地供应更紧张,加工费下降印证供需趋紧。然而国内需求全面承压,镀锌板开工率下滑,现货成交弱、贴水、库存去化受阻抑制,短期锌价跌势或有限。
6、铅:高铅价旺季效应不佳,跌势空间或打开
铅市场宏观多空交织,美元与美股走势对比、美经济数据延迟发布,多头离场致铅价震荡下跌。供应端缓慢回升但受原料制约,需求端因高铅价旺季效应不佳,内外需有压力、库存累积,短期铅价或继续震荡走弱 。
三、后市展望:风暴未止,如何“避雷”与“掘金”?
1. 宏观变量:三大风险点需警惕
美联储政策路径:若12月降息“鸽派”不及预期,市场可能再遭抛售;
美国经济数据:9月就业报告与通胀数据若超预期,将加剧市场波动;
地缘政治冲突:中东、俄乌局势升级可能推升避险需求。
2. 微观策略:结构性机会与风险防控
多头配置:锡(供需缺口扩大)、铜(长期矿端紧缩);
空头避险:镍(高库存压制)、铝(需求淡季叠加宏观压力);
对冲策略:跨品种套利(如多锡空镍)、跨市场套利(如内外盘价差)。
3. 长期视角:新兴需求能否成为“救世主”?
AI与新能源:预计2025年全球AI服务器对锡需求增长20%,新能源汽车对铜、镍需求占比提升至15%;
传统领域:全球制造业复苏节奏将决定工业金属需求底线。
结语: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
当前有色金属市场正经历“宏观驱动”向“供需驱动”的切换期。短期来看,美联储政策转向与全球经济放缓的双重压力将持续施压价格;但中长期而言,新兴需求崛起与供应链重构将重塑行业格局。对于投资者而言,既要警惕宏观风暴的短期冲击,更要把握结构性机会的长期价值。在这场多空博弈中,唯有穿透噪音、紧扣供需,方能在震荡中捕捉真正的“逆势突围者”。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开信息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长江有色金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