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重大项目攻坚,积蓄嘉兴发展新势能


(来源:嘉兴日报)

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 苗楠钰

  通讯员 沈哲琳 陈 浩

  制图 张利昌

  “砰——砰——砰——”

  11月15日早上,一阵响亮的礼炮声划破杭州湾的宁静。通苏嘉甬高铁杭州湾跨海大桥项目建设现场,总长度41.15米、重达626吨的白色钢梁在“盈尚1”浮吊船的吊装下稳稳“接轨”墩身。

  首片钢梁的成功架设,标志着备受瞩目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已经进入上部结构施工的新阶段,嘉兴人坐高铁半小时抵达宁波的愿望,正加速照进现实。

  重大项目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和“硬支撑”。通苏嘉甬高铁的最新进展,正是嘉兴以重大项目之“进”支撑高质量发展之“稳”的具象化体现。

  嘉兴南湖机场准备就绪,静待起飞;嘉兴市中医医院医技住院综合楼项目主体封顶,加速推进;以微短剧、音乐创作为代表的大视听产业增速空前,串点成链……今年初以来,嘉兴全市上下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全力以赴“项”前冲,前三季度,嘉兴省、市重大项目开工率97.5%,投资完成率115.8%、提前完成目标任务。

  一幅干劲“满格”拼经济的生动图景,正跃然嘉禾大地。

  拼速度——“公铁水空”联运枢纽加速成形

  “只要不放心,那就别放过……”昨天上午,嘉兴南湖机场航站楼内,几名安检员正在教员的带领下进行集中培训,从几十种违禁品的精准识别,到人身检查的规范手势,身穿崭新制服的他们,正反复打磨每一个细节,静待机场投运。

  不远处的圆通东方天地港多式联运中心内,自动化分拣设备正飞快地分拣到站快递,从仓储到配送的全流程智能化管理,让中心得以从容应对“双11”带来的寄递高峰。

  嘉兴全球航空物流枢纽项目是浙江省建设世界一流强港和交通强省“十大标志性工程”之一,肩负着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和“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重要使命。

  上个月,嘉兴南湖机场项目经省总工会与省发展改革委联合评审,被确定为2024年度立功竞赛工作成效突出项目,荣获省级表彰。

  荣誉的背后,离不开项目业主方通过“军令状+红旗评比+网格化管理”组合机制,与15家参建单位签订军令状,建立亮灯晾晒机制,实施网格化精细管理的推动力。

  “从2023年4月嘉兴全球航空物流枢纽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到如今完成校飞、试飞,静待首航,机场承载着嘉兴人多年来‘在家门口坐飞机’的期待和梦想。”嘉兴航空枢纽办主任周大勇介绍,目前项目已经完工,将锚定12月底通航目标,进一步做好投运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所有任务无缝衔接、高效推进。

  机场通航,是嘉兴打造“公铁水空”联运枢纽的前提。

  地处长三角腹地的嘉兴,历来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近年来,嘉兴重大交通枢纽和跨区域通道建设有力推进,枢纽形态格局初步形成,枢纽设施网络加快建设,有力支撑起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去年,嘉兴“公铁水空”联运枢纽发展规划擘画了从2023年到2035年的交通发展蓝图。根据规划,到2027年,嘉兴将基本建成“公铁水空”联运枢纽,“三枢四网六向多点”总体格局基本成形;到2035年,嘉兴将全面建成一体协同、现代高效、特色鲜明的“公铁水空”联运枢纽,嘉兴专业性航空货运枢纽和长三角海河联运枢纽地位更加巩固,海河、海铁、空铁、陆空联运齐头并进。

  锚定目标,今年嘉兴全力以赴“项”前冲。10月16日,东方天地港与嘉兴综合保税区B区管理委员会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携手打造跨境产业生态链;11月14日,嘉兴市区快速路桐乡大道射线工程实现全线亮灯,即将具备交工验收条件;11月15日,通苏嘉甬高铁杭州湾跨海大桥首片钢梁成功架设,上部结构施工全面开启……

  连日来,嘉兴“公铁水空”联运枢纽建设不断传来好消息。内畅外联的公路网、多向辐射的铁路网、通江达海的水运网、链接全球的航空网正在嘉禾大地彼此交织,一幅“四网融合、多点支撑、六向辐射”的“公铁水空”联运枢纽“新图景”正加速绘就。

  争进度——“百日攻坚”专项行动疏通堵点

  “如果回到80多年前,你会看到一个什么样的中国?”今年秋天,一部名为《归来方知山河重》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微短剧持续引爆网络。AI重现的80多年前场景不仅让观众震撼不已,更屡次登上各社交媒体热搜榜。逼真的场景还原,正是由嘉兴的技术团队制作的。

  昨天下午,走进位于嘉善县西塘镇的浙绿洲创新中心数慧云巷园区未来影像实验室,几位浙江大学在读硕博生正通过AIGC技术对视频内容进行调整。这个依托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影视艺术与新媒体系建构的实验室,核心任务就是智能剧本写作和智能影像生成。

  “除了AIGC,我们也正在对故事内容生成方面进行探索,用科技手段讲好中国故事。”未来影像实验室副主任林玮指着墙上的展板信心满满。

  漫步未来影像实验室所在的数慧云巷园区,仿佛走进了未来——5万平方米的园区内布局了未来食品、未来健康、未来设计、未来区域发展、未来城市、未来环境、未来影像和数智机械八大未来实验室,目前已集聚高层次科研人员1200多人。自去年12月正式启用以来,园区已经研发了全球首例厘米级细胞培养大黄鱼组织仿真鱼排、国内首条柔性智能食品生产线等具有引领产业发展项目10余个,引进培育企业落地嘉善51家,产值达2.4亿元。

  与园区一路之隔的祥符荡水域,移步换景,绿意盎然;园区北侧,商业中心、体育中心等场馆拔地而起,祥符荡科创绿谷研发总部生态修复及配套工程项目正在稳步推进,未来将满足园区人才及周边群众对高品质运动休闲空间的需求。

  发展靠项目,项目靠谋划。每一个项目背后,都少不了“耕耘”。

  今年7月,嘉兴启动重大项目“优结构、促招引、增后劲”百日攻坚行动,计划招引一批、推进一批、谋划一批带动效应强、社会效益优的重大项目。“项目推进遇到什么难题?”“哪些问题需要协调解决?”“还有什么需求可以满足?”8月以来,嘉兴市重大项目攻坚服务“直通车”多次开进项目建设现场,市领导带着市级部门负责人一起直奔项目一线,面对面为项目破题解难、疏通堵点。

  据统计,百日攻坚期间,“直通车”共走访重大项目22个次,召开小型座谈会17场次,对于现场协调的26个问题,已有10个问题得到解决,15个问题明确路径;招大引强同步发力,全市共引进总投资10亿元以上、超亿美元和境外世界500强项目55个,完成攻坚任务目标的103.8%。

  “我们深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持续跟踪项目立项、开工、入统、完工、投产和要素保障情况。”嘉兴市发展改革委固定投资处处长韩晓磊表示,截至目前,嘉兴预警办理率、问题销号率均列全省第一。

  比深度——“未来产业”重点赛道精准布局

  “现场看对打,还是第一次。”今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由宇树科技带来的人形机器人格斗赛格外吸睛。赛场上,两个戴着拳击手套和拳击头套的机器人随着一声令下挥舞起银色手臂,丝滑地“对打”起来。

  人形机器人想要完成出拳、防御、肘击等一系列复杂动作,离不开灵活“关节”的支撑。而这种“关节轴承”的核心供应商,正是位于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浙江长盛滑动轴承股份有限公司。

  走进展厅,一个个大小各异的轴承产品有序陈列在展柜中。小到汽车座椅、减速器、机器人,大到工程机械、航空航天等领域,都有它的身影。

  轴承,是长盛轴承安身立命的根本,更是嘉善县的传统优势产业。从2023年末开始,公司坚定看好具身智能领域人形机器人、机器狗的发展前景,积极对接宇树等行业头部客户,着手转型。

  “随着新场景的不断落地,具身智能行业将是一个可以比肩新能源汽车的万亿级市场。”在浙江长盛滑动轴承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褚晨剑看来,机器人将是未来延续和接力新能源汽车良好趋势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改”的是产业结构,“换”的是全新未来。在新与旧的碰撞中,企业焕发出勃勃生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产值6.42亿元,同比增长14.5%。今年11月公布的“第九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长盛轴承成功上榜。目前,公司自润滑轴承产能、销量、市场占有率均位列全国前3,50%左右的产品出口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扬鞭加力,才能提质增效。在嘉兴,还有很多传统企业正在经历和长盛轴承一样的转型升级。今年前三季度,嘉兴完成产业投资1752亿元,增长18.1%,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71.1%,增速列全省第3,占比列全省第2,规模列全省第3。

  亮眼的数据,正是嘉兴新兴动能积厚成势、传统动能焕新升级的生动体现。

  站在“十四五”和“十五五”的交汇期,嘉兴早已提前谋划,研究市县联动招投联动机制,全周期推进重大项目落地。

  “目前全市各地、各领域均已完成储备任务,完成率达到了122%。”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前三季度嘉兴在库符合标准的项目共473个,总投资12223亿元。其中,在建类和实施类项目共246个,总投资6991亿元,2026年预计可产生投资978.9亿元;储备类和谋划类项目共227个,总投资5232亿元。

  “既要招大引强,又要育小培优。”该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还将围绕重点产业赛道,编制新材料、新一代网络通信(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生物医药、临空经济等产业领域的发展规划,谋划研究外资招商重点,推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落地。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