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咖啡里的消费风向


(来源:中国旅游报)

转自:中国旅游报

  □ 郭元鹏

  一杯咖啡能勾勒出怎样的经济图景?近日,新华社的一篇通讯中写道,从云南绵延百万余亩的咖啡种植园,到上海梧桐树下香气氤氲的创意特调;从昆山智能工厂里精准控制的烘焙曲线,到“Z世代”社交平台上跳跃的咖啡文化……这杯最初来自西方的“舶来品”,已深度融入国人日常生活,折射出中国大市场的万千气象。

  中国咖啡市场的“大”,首先体现在令人瞩目的增长速度与规模体量上。自2010年起,中国咖啡消费量年均增速超15%,远超全球2%的增速。2024年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相关企业现存量超25万家。这样的增长态势,既源于庞大的人口基数带来的需求潜力,更得益于消费结构的持续升级。从过去少数人的“小众体验”到如今年轻人的“日常标配”,咖啡消费的普及背后,是中国人均GDP攀升后,从“物质型”消费向“服务型”“体验型”消费的转型。

  中国咖啡市场之“活”,在于供给端与消费场景持续创新。今天的中国咖啡市场,既有星巴克等国际巨头深耕布局,也有瑞幸、库迪等本土品牌快速崛起,更有无数精品咖啡馆遍地开花。“咖啡+音乐”“咖啡+文旅”“咖啡+非遗”等场景融合,让一杯咖啡成为情绪体验、文化符号与生活方式的载体。在上海,咖啡馆白天是社交“第三空间”,夜晚则变身“清吧”;在云南保山,“火烧咖啡”的仪式感吸引着游客专程前来打卡;在贵州荔波,悬崖边的咖啡座连接起自然与休闲。这种创新不仅在于产品与场景,更在于对消费“心需求”的精准洞察,既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激发了潜在消费意愿,为内需增长注入了新动能。这种全链升级的逻辑,不仅适用于咖啡行业,更在多个领域复制延伸。LABUBU、哪吒等IP带动全链条消费场景,“苏超”“浙BA”带火文旅消费,供给侧的持续创新与需求侧的扩容升级形成良性互动。

  小小一杯咖啡,映照的是大众消费观念的变化。从云南乡野的庄园咖啡、山林咖啡、稻田咖啡等沉浸式“咖旅”体验新场景,到上海北外滩的国际咖啡文化节“咖啡+文旅商体展”,在这片充满机遇的市场中,每一个创新实践都在转化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鲜活动能。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