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话水”


  只需几滴药水,就能让人卸下心防,吐露“不能说的秘密”……这种神奇的操作,大部分人或许会置之一笑。然而,偏偏有人不仅信了这个邪,还付诸实践,竟然想利用“真话水”来套同事的真心话,硬是把职场当成了试验场。

  据媒体报道,上海某公司白领李某在出差期间,在酒吧偶然接触到“真话水”。李某十分好奇,想要试验真假,选择了同事小王作为试验对象。在三个多月时间内,李某精心策划了三次“投毒”行动,想以此套出小王工作上的一些秘密。

  2022年8月29日晚,李某与小王约饭,在小王的杯子里滴入“真话水”,后倒入黄酒、啤酒等,欺骗对方饮用。小王饮下,出现头晕、意识模糊等症状,次日前往就医。相隔一个多月,李某再次约小王吃饭,在对方杯子里滴入“真话水”后倒入啤酒,小王饮用后又一次出现头晕等不适症状。也许药虽有效,却并未试出“真话”,李某不久又组织了第三次饭局,并在小王毫无防备之时在杯子里滴入“真话水”,后倒入菊花茶,欺骗小王饮用。

  李某自以为“真话水”能让他轻松获取职场秘密,却不知自己正在演绎害人害己的双重悲剧。小王发现,每次与李某用餐后就会出现头晕等症状,一开始还以为自己酒量不行。第三次和李某约饭后,小王前往医院就医,回忆起与李某吃饭后频频出现同样症状,有所怀疑并报警。

  经查,李某使用的“真话水”,成分为氯硝西泮、赛拉嗪,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其中氯硝西泮属于国家管制二类精神药品。法院审理认为,李某因欺骗他人吸食毒品,情节严重,已构成欺骗他人吸毒罪。最终,法院判处被告人李某有期徒刑三年三个月,并处罚金1万元。

  “真话水”能不能起到“酒后吐真言”的效果尚未可知,却一定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对他人身心健康产生危害。确凿的是,心术不正的李某滥用精神类药物投毒,其行为造成了严重后果,理应受到法律公正制裁。

  任何试图通过药物控制他人的行为都涉嫌违法。身在职场,必须牢牢守住法律与道德的底线。妄想通过歪门邪道走“捷径”,不如踏踏实实提升自身能力,这才是职场生存的长久之道,更是做人应有的立身之本。

  (本期坐堂/唐晓宇)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