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日报)
近日,中建钢构江苏有限公司承建的塞尔维亚新萨瓦河大桥首批重型钢构件,在江阴—靖江工业园区大通国际码头平稳装船,启航远赴欧洲。这一“靖江制造”的国之重器成功出海,是靖江市深度构建“港航贸”一体化现代服务业体系,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依托长达52.3公里的优质长江岸线和由68个万吨级以上泊位组成的现代化码头集群,靖江市聚焦“港航贸一体化”这一核心引擎,加快构建优质高效、布局合理、竞争力强的现代服务业生态体系,全力打造长三角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示范区。
以港促产兴城
放大产业集群优势
靖江,是江苏深水岸线最长的县级市。靖江港作为长江北岸首个县级亿吨港,现有对外开放码头15个,万吨级以上泊位68个,港口吞吐量保持每年10%以上增速,2022年跻身全国20强,2024年达2.76亿吨,今年吞吐量预计达到2.9亿吨,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今年以来,靖江立足长江“黄金水道”与“长三角”经济圈的区位优势,持续放大“物流枢纽+产业集群”的叠加优势,推动港航贸与制造业深度绑定、互促共进,聚力打造大国重器出海基地、大宗商品贸易和保障基地。而伴随越来越多的“大国重器”经由靖江港走向全球,靖江作为长三角地区高端装备“出海基地”的地位得到持续巩固和提升。数据显示,1—9月船舶进出口贸易额达48.17亿美元。
拓展贸易功能
优化服务业生态
推动服务业态从“基础配套”向“高附加值”跃升,是靖江今年的重点工作。靖江聚力优化服务业生态,推动就地补短、就近延长、就高培强港航关联服务业产业,致力通过转变“枢纽经济”盈利模式,推动靖江港向“高附加、高效益”的新发展阶段迈进。
靖江有机整合“江、港、城”的独特禀赋优势,不断丰富城市功能内涵,全力开拓枢纽经济发展新空间。一方面,积极对接各大央企国企的华东区域战略布局,推动、中粮集团等企业的区域总部、供应链总部落户靖江;另一方面,广泛整合港口枢纽龙头企业的上下游网络资源,为“港、航、贸、船”等新项目招引牵线搭桥,确保宝贵的黄金岸线资源能够产出真正的黄金效益。
此外,靖江市还充分发挥福北水道国家主航道和一类开放口岸优势,策应粮食安全、能源保障等国家战略,吸引供应链和贸易商头部企业在靖江布局。目前,靖江港已形成粮食、煤炭、铁矿石、油气四类大宗商品专业化运输体系,2024年完成大宗商品吞吐量1.8亿吨,占港口总吞吐量的65%。
聚力人城共兴
提升服务业层级
进入新发展阶段,靖江以科创、文化、金融三大中心建设为抓手,连接产业与城市、链接创新与发展,推动城市服务业从“基础保障”向“品质升级”和“价值满足”转型。
今年,靖江精准对接企业创新需求,通过搭建平台,收集并甄选出一批企业自身难以攻克的技术难题,面向全球发布“揭榜挂帅”榜单,汇聚智慧“破题点睛”。截至目前,靖江已两次发布榜单,累计推出26项技术需求,总悬赏金额达4130万元。目前,已有上海、江苏等地高校揭榜12个项目,产学研合作进入快车道。
这是靖江以科创中心为支点,赋能生产性服务业不断“升级”的生动写照。今年以来,靖江坚持“向外引智”与“向内育能”相结合。同时,充分发挥龙头链主企业的技术、产品和市场优势,引导、赛德力等领军企业建设智能诊断、在线检测等工业互联网服务平台,为整个产业链提供数字化、可视化的远程运维服务,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高端化延伸。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靖江正着力推动金融服务业能级提升,为“港产城人”融合发展提供坚实的资本支撑。通过加快引进各类银行、证券、保险机构的总部和分支机构,以及金融后台服务中心、金融中介服务机构,靖江积极发展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租赁、融资性担保公司等地方金融组织,建立完善多层次、多类型的金融体系,为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城市的能级跃升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靖服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