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陵区现代服务业强势崛起


(来源:新华日报)

千年望海楼前、古盐运河畔,海陵区作为泰州主城区坚持干字当头、跑出发展“加速度”。“十四五”以来,海陵区坚持“工业强区、商贸兴区、城建靓区”三大战略,以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为鲜明主线,推动服务业向高品质、多样化和专业化、价值链高端攀升,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强引擎”。

推动规模跃升

点燃经济增长主引擎

“十四五”以来,海陵区服务业呈现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从经济贡献看,服务业主体地位持续巩固。2024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534.25亿元,占GDP比重为63.8%,相比2020年提高6.9个百分点。新兴服务业领域中,租赁与商务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达8.3%,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占比达5.1%,信息传输业占比达4.5%,相比2020年分别提高2.9、2.5、0.1个百分点。

从企业发展数据来看,服务业发展态势支撑有力。2025年上半年,海陵区129家参与核算规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0.94亿元,同比增长22.7%,高于全市增速4.6个百分点,列全市首位。八大核算行业营业收入均实现正增长,其中其他交通运输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表现尤为抢眼,同比分别增长59.8%、57.5%和44.9%。

优化产业结构

加速新旧动能转换

“十四五”期间,海陵区不断调优、调结构,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推进服务业规模扩张的同时加快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从2020年的2.2∶40.8∶57调整为2024年的1.9∶34.2∶63.8。服务业增加值占比的不断提升说明海陵区经济发展整体上达到工业化后期的水平,截至2024年末,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超过60%,第二、第三产业“并肩齐驱”的产业结构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四五”期间,新型现代服务业企业不断涌现,江苏民慧数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其中的典型代表,自主研发钢铁数字化系统,通过线下实体加工与线上互联网平台相融合的商业模式,实现钢材交易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成为海陵区推动传统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优秀方案典范。

深化融合创新

培育新质生产力动能

“十四五”期间,海陵区深入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稳步提升现代服务业比重,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知识密集型现代服务业加速成长。

2025年上半年,海陵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高达57.5%,不断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海陵区不断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加快引培规模以上数字经济企业,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体系。此外,海陵区还积极推动“老厂房爆改新商圈”,瑞力·泰渡双创街区由林海集团北厂区改造而成,已成为泰州市第一家集文化创意、科创办公、高端配套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产业园区,入驻商家53个。

推进载体建设

构筑集群发展新高地

“十四五”期间,海陵区注重服务业载体建设和能级提升,深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和现实需求。

在物流建设方面,城北物流园创成首批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目前海陵区正推动泰州多式联运、城北冷链物流园等重点项目建设,以“多式联运+智慧转型+产业协同”打造立体化现代物流体系,打通生产与物流数据链,促进制造业降本增效。

在总部建设方面,海陵区致力楼宇经济,攻坚亿元楼建设,构建现代化服务业生态体系。文创大厦作为海陵区发展文化产业、总部经济招引及企业孵化的前沿阵地,通过不断集聚产业、吸引优质企业落户,成功创成江苏省第一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集聚示范区,新认定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截至目前,税收已达1.03亿元,成为泰州首个亿元楼宇。

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与新阶段开启的历史交汇点,海陵区现代服务业已然羽翼渐丰。老厂房改造的文创园区里红砖斑驳,新商圈霓虹闪烁,千年城河静静流淌,见证这座古城因服务业的繁荣而重焕青春。现代服务业之于海陵,不仅仅是经济增长的支撑,更是城市能级提升和百姓幸福生活的基石。

海陵发改宣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