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妇女报)
转自:中国妇女报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高丽
□ 刘金锦
“大姐们,这茬羊肚菌采收后记得按课堂教的保鲜技术处理,保存效果会更好!”在天津静海,“新农人·她力量”巾帼大宣讲自2023年启动以来,已覆盖田间课堂、非遗工坊、巾帼普法与科技助农等多元场景,以通俗鲜活的形式引领农村妇女实现思想与技能“双提升”。今年,这场温暖的“巾帼行动”持续升级,通过体系、内容、形式的三重创新,为乡村振兴注入更为强劲的“她动能”。
新增“”实操课程
“去年学柳编,今年新增的芦苇画培训我第一个报名!”杨成庄乡宫家屯村的刘大姐声音格外爽朗。
在原有“1+N”多元宣讲体系基础上,静海区妇联进一步拓展服务内容。田间课堂聚焦“粮袋子”与“菜篮子”保障,新增“智慧农业”实操课程,组织巾帼新农人开展“手把手教学+田间答疑”式宣讲,累计覆盖农户1800余人次。台头镇种植户通过这样的宣讲模式,掌握了西瓜种植的“甜蜜”窍门,随着采摘游客增多,妇女收入也节节攀升。
打造“文化+产业”双轨模式
非遗工坊里,杨氏手工柳编传承人杨俊艳一边示范经纬交织的技法,一边宣讲:“柳编不只是谋生手艺,更是咱静海的文化名片。”
巾帼宣讲打破了“就技能讲技能”的局限,打造“文化传承+产业发展”双轨内容模式,邀请杨氏手工柳编、史记泥塑等传承人驻点授课,推动建立起“非遗+电商”产销联合体。据悉,今年一季度订单金额突破80万元,带动120余名妇女居家就业。
创设“沉浸式互动场景”
“原来直播带货不仅能卖,还能为家乡代言!”静海区旭朝家庭农场负责人闫居蕴在宣讲直播结束后感慨。静海区妇联创设“沉浸式+互动式”宣讲场景,专门设置“问题答疑+创业分享”环节,观众可实时提问,巾帼创业带头人现场分享经验,单场直播最高观看量突破10万人次,带动农产品线上销售额增长40%;文艺宣讲更注重“群众演、群众看”,新创编的情景剧《三朵金花说彩礼》由村民自编自演,用身边故事剖析高价彩礼弊端,让文明新风在“你一言我一语”中深入人心,真正实现“宣讲不止于听,更在于参与”。
静海区妇联党组书记、主席闫晶表示,将持续深化“新农人·她力量”巾帼大宣讲品牌,构建“技能培训—创业扶持—权益保障”全链条宣讲服务体系,让巾帼大宣讲成为连接政策与群众、技能与市场、文化与产业的纽带,助力更多妇女姐妹在乡村振兴舞台上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