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政府之“减”促消费之“增”


  • □何飞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这是我们党的宗旨和性质所决定的。”今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强调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与时俱进完善党政机关经费管理、国内差旅、因公临时出国(境)、公务接待、公务用车、会议活动、办公用房、资源节约等规定,强化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责任落实。与此同时,提振消费、扩大内需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宏观经济治理的重要任务,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让党政机关过紧日子目的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充分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提振消费之间并不矛盾,且前者为后者夯实了基础。因而,必须充分认识和深刻理解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中“减”与“增”的辩证关系。

      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减”的是权力任性,“增”的是市场韧性。《条例》明确要求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政绩观,严禁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通过加强党政机关经费使用管理、完善政府采购监管办法等制度建设,不断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强化公务支出管理,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增强了市场韧性、市场活力。统筹好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关系,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所在。有效市场强调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有为政府通过宏观调控弥补市场失灵,构建公平竞争的经济秩序。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有利于促进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有机结合。从消费主体来看,社会消费包含政府消费、企业消费和居民消费,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主要针对压缩非必要开支,严控“三公”经费,而公务支出只占政府消费的一小部分,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占比极小,居民消费才是社会消费的主体部分。指望依靠公款消费拉动内需,不仅会扭曲市场机制,更会对党和政府的公信力造成损害。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以刚性约束树立政府节俭务实、高效透明的优良作风,有利于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优化营商环境。构建“政府过紧日子—市场增活力—群众愿消费”的良性发展格局,正是更好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两只手”作用的具体表现。

      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减”的是铺张浪费,“增”的是居民消费。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旨在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减的是不必要的公务支出、不合规不合理的公务消费,能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消费信心和消费意愿,为大力提振消费夯实基础。一是有利于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一方面,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是提振消费的基础和条件。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不是不花钱,而是将更多资金“花在刀刃上”,进一步提升财政资金支出效率,加大对城镇就业、农民增收等城乡居民增收领域的投入力度,从而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另一方面,居民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与教育、医疗、育儿、养老等民生保障力度密切相关。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将更多经费投向重点民生领域,如加大生育养育保障力度、强化教育支撑、提高医疗养老保障能力等,从而减少老百姓相应支出,引导社会消费预期,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二是有利于扩大高质量消费供给,优化消费环境。高质量消费供给是为了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消费需求,多元性和大众性是高质量消费供给的内在特征。铺张浪费、奢靡享乐式消费必然是脱离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可能会导致高端消费供给的畸形增长,而造成消费两极分化的消费供给结构,将制约高质量消费供给形成。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强化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责任落实,是对公款公务方面奢侈浪费的坚决收紧,也是对消费市场释放信号,引导全社会合规消费、合理消费、合情消费,有助于形成理性消费、绿色消费的良好风尚。

      以政府的“减”换取市场韧性和居民消费的“增”,正是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与提振消费、扩大内需的辩证统一关系所在。要坚决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思想意识融入党政机关的作风中,加快节约型机关建设,持续强化监督管理、风险管控,将严的基调、紧的要求贯穿始终。广大党员干部要有“打铁必须自身硬”的思想自觉,积极落实厉行节约要求,涵养先干、先上、先吃苦的精神,带头过紧日子,奋力托起人民群众的好日子。

      (作者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与对外开放研究所副研究员)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