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新发规模近2500亿元 数量与规模双创新高


  证券时报记者 王明弘

  今年国内ETF市场迎来跨越式发展,新成立ETF基金数量与发行规模均突破历史纪录,成为2004年以来发行最为活跃的一年。

  以基金成立日为统计口径,Wind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中国ETF市场年度发行数量首次突破300只整数关口,达到320只。与此同时,今年以来新成立ETF基金发行规模达2496.77亿元,无论是基金数量还是募集规模,均显著超越了过往所有年份。对比来看,2024年新成立基金169只,发行规模1217.31亿元;此前的发行规模高点为2022年的1575.37亿元和2021年的1914.12亿元。2025年的数据无疑将ETF市场推上了一个新的量级。

  从产品类型看,今年新成立的股票型ETF共282只,发行规模1546.84亿元,占据主导地位。与此同时,债券型ETF异军突起,全年新成立32只,发行规模高达914.83亿元,占比大幅提升至36.75%,成为推动总规模创纪录的重要力量。

  股票型ETF方面,追踪科创板相关指数、人工智能、、新能源、港股通等主题的权益类ETF也层出不穷,为投资者提供了更为精细化的布局工具。例如,平安中证A500ETF、建信上证科创板综合ETF等权益产品发行规模也均超过19亿元,显示出市场对成长板块的持续关注。

  债券ETF型方面,天弘深证基准做市信用债ETF、博时深证基准做市信用债ETF和南方上证基准做市公司债ETF等6只产品发行规模达到3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发行规模排名前28位的ETF清一色为债券类产品,募集规模都超过28亿元,且多数认购天数极短,反映了市场对稳健收益产品的旺盛需求。

  纵观历年的发展,国内ETF市场并非一帆风顺。自2004年国内第一只ETF上证50ETF成立,直到2015和2016年,新成立的ETF基金数量仅为21只和12只。近些年,ETF产品因其风险分散、成本低廉、交易透明等特点,获得众多投资者青睐,成为A股市场证券投资基金的主要品种之一。自2019年起,ETF市场进入快速发展通道,每年新成立基金数量持续保持在90只以上,发行规模突破千亿元,至今年已经连续7年维持在千亿元以上,2025年以来更是突破了2000亿元。

  面对持续扩张的市场需求,各大基金管理公司纷纷加速布局ETF赛道。从基金管理人来看,头部机构仍占据主导地位。富国基金、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博时基金、南方基金、嘉实基金、鹏华基金、华泰柏瑞基金、天弘基金、招商基金等多家领先公司密集推出多只产品,产品线覆盖面广,市场竞争持续升温。

  与此同时,一批中小型基金公司也积极参与2025年的ETF发行浪潮,通过聚焦细分赛道与创新产品设计,实现了差异化发展。数据显示,部分中小基金公司已成功推出多只特色ETF,展现出灵活的战略布局与敏锐的市场洞察力。

  例如,万家基金共计发行了5只新ETF,包括万家深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ETF、万家中证800自由现金流ETF、万家中证机器人ETF、万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以及万家创业板50ETF,布局涵盖债券、红利因子、科技创新及港股等多个方向。永赢基金同样发行了5只产品,如永赢上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ETF、永赢中证A500ETF、永赢国证自由现金流ETF、永赢国证通用航空产业ETF以及永赢国证商用卫星通信产业ETF,显示出在细分主题指数领域的持续深耕。

  这些中小基金公司以及新锐力量虽然单只产品规模通常不及头部巨无霸产品,但它们在全球配置、主题投资等特色领域的探索,极大地丰富了ETF市场的产品多样性,满足了投资者更加精细化的需求,共同构成了2025年ETF市场百花齐放的生动图景。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