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码中国股市 波动中看好风险资产


  证券时报记者 裴利瑞

  进入2025年第四季度,市场对于明年的宏观环境与资产配置方向愈发关注。

  近期,摩根资产管理多资产解决方案亚洲联席主席金玥珏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现在到未来6至18个月的战术配置周期来看,全球宏观环境仍有利于风险资产表现,背后主要有三大正面因素支撑:健康的消费者资产负债表、美联储逐步宽松的货币政策预期以及财政刺激的持续作用,盈利增长的韧性与风险因素的逐步明朗化,或为风险资产提供上行空间。

  在具体的资产配置上,摩根资产管理多资产团队在组合中对股票持略微看好的态度,并以分散化、均衡化的方式,在全球范围内捕捉包括人工智能(AI)、再通胀和内需驱动等多元主题带来的机会。

  宏观利好推升企业盈利

  夯实高估值基础

  对于2026年的宏观展望,金玥珏持积极看法,认为整体的环境仍然利好风险资产,其背后主要有三大因素支撑。

  首先,以美国为主的全球消费者和家庭资产负债表总体比较健康,为经济提供了稳定基础;其次,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路径日益清晰,预计今年到明年上半年大概率还有降息,整体对于风险资产是一个利好支持的作用;最后,从财政刺激的角度来看,相关法案的效果预计将持续到明年,或为经济提供进一步提振。

  针对市场普遍担心的估值风险,金玥珏也给出了解读。她指出,估值的高低不能孤立看待,必须与企业的盈利前景相结合进行分析。而摩根资产管理对于企业盈利的态度较为乐观,尤其看好AI新浪潮驱动下的现金流稳定与盈利增长。

  在宏观层面,金玥珏也分享了她对经济走势的判断。她预计美国经济增速在今年第四季度可能短暂放缓,但明年有望再度加速,回归至长期趋势水平之上,这种宏观环境正是风险资产表现的“沃土”。

  精选股债机会

  分散布局AI主题

  在具体的资产布局上,金玥珏详细阐述了其团队在股、债两大资产类别上的配置思路。

  股票方面,摩根资产管理多资产团队采取了高度分散化的策略。对于美股,该团队持中性态度,明确偏好现金流稳定、资产质量高的大盘股,并侧重于通讯和科技等反映AI主题的板块。金玥珏认为,AI的发展可分为硬件基建、应用创新和提升经济产能三大阶段,当前仍长期看好其主题性机会,但她也提醒,需警惕“选股容错率低”的问题,应分散布局。

  “在美国以外,我们其实看到有一些更有趣的市场。”金玥珏表示,她特别提到了日本和新兴市场,其中日本受益于自身的财政刺激和企业治理改善;而在新兴市场,尤其关注的是中国A股和港股。

  在债市方面,她透露,团队认为未来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曲线将“变陡”。此外,企业信用债(含高收益债)也具备吸引力,“虽然息差比较窄,但公司的基本面相对健康,风险可控”。

  加码中国

  精细化管理组合风险

  值得关注的是,摩根资产管理多资产团队从今年年初已开始重点关注中国股市(A股+港股)。

  金玥珏对此解释道:“我们非常看好AI,但觉得美国估值相对较高,因此在全球寻找其他可以表达同样观点的地方。中国市场不仅在估值上相对合理,而且在宏观经济和政策层面也出现了向好的空间。”

  她强调,目前对中国股市的中长期看好,投资视角周期为6至18个月,是全球或亚太股票组合的一部分,而非短期的交易型机会。

  不过,金玥珏也表示,在全球股市大幅上涨后,当前市场估值相对较高,市场波动会显著上升,因此风险把控与波动度管理和追求回报同等重要。但金玥珏也指出,当前国内企业杠杆率较低,违约率远低于历史平均水平,且再融资压力较小,扎实的企业基本面为市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这些因素显示,即便宏观环境出现我们未预见到的变化,企业或有足够的缓冲垫来应对。”金玥珏总结道,“但估值高意味着市场波幅会增加。因此,多资产投资的本源就是分散化,我们即便看好股票,也不会将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而是通过跨地区、跨主题的配置,并维持一定的久期作为平衡,力求让投资收益的曲线变得更平滑一点。”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