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观新闻)


11月15日,在中国航海学会海事法律专业委员会2025学术年会开幕式上,多项海事法律创新成果集中发布。其中,由上海海事大学国际仲裁研究团队研发的“商务与仲裁专家分身智能体”首次亮相,成为全场关注的焦点。

年会现场
新民晚报记者了解到,该智能体致力于在国际商事合同中系统化植入“上海仲裁”条款,助力提升中国在国际仲裁领域的竞争力和话语权,并为国际仲裁业内人士提供英文程序互动及文书写作的协助。
据介绍,在全球经贸背景下,国际仲裁是解决跨境争议的主流方式,然而中国仲裁地长期以来在国际标准合同中占比不高。针对这一现实痛点,“商务与仲裁专家分身智能体”应运而生。该智能体具备三大核心能力,系统解决国际法律实务中的结构性难题——
其一是跨越语言断层,支持中英文双语理解与生成,精准转换法律术语与表达风格;其二是弥合制度断层,内置“仲裁优选地(上海)”规则引擎,在合同谈判阶段智能引导仲裁条款前瞻性植入;另一大核心能力是突破效率断层,实现跨时区邮件自动摘要与智能回复,提升谈判与文件生成效率。

“商务与仲裁专家分身智能体”发布
此外,智能体能够自动分析多方邮件往来,生成可视化信息矩阵与采纳清单,并基于时间轴还原谈判全过程。在此基础上,系统可一键生成合同草案、仲裁文书与态度分析报告,显著提升法律实务效率。
“它并非替代律师或仲裁员,而是放大专业能力、嵌入法律生态的智能伙伴。”研发团队代表强调,“我们的目标是让中国优选仲裁地方案成为国际标准的技术化表达。”
作为年会的重要成果之一,“商务与仲裁专家分身智能体”已在部分律所与企业中投入试用,未来将在合同谈判、合规审查、仲裁程序等场景更加广泛地投入使用,进一步改善上海国际仲裁中心的建设软环境。

“商务与仲裁专家分身智能体”首发仪式
本次年会在位于的上海海事大学举办,以“法治引领、科技赋能、协同创新——推动海事法律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海事法律前沿议题,围绕国家海洋强国与交通强国战略需求,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与成果展示。
原标题:《“商务与仲裁专家分身智能体”首发,助力提升我国在国际仲裁领域话语权》
栏目编辑:马亚宁 图片来源:采访对象供图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