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纪念冯纪忠先生诞辰110周年


(来源:上观新闻)

今年是中国著名建筑学家、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中国现代建筑奠基人、中国城市规划专业与风景园林专业创始人,同济大学冯纪忠先生诞辰110周年。11月15日,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举行冯纪忠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学术研讨会,重温先生的学术和教育思想,激励后学传承其学术精神,守正创新,接续奋进。

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郑时龄表示,冯先生提倡建筑与规划契合,推动建筑与园林结合,为中国现代建筑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先生探索的现代性问题,奠定了当代中国的建筑理论。既传承传统文化,又进行创新,是传统和现代性结合的典范。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建筑学会理事长、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常青表示,冯先生主持设计的方塔园,体现了“与古为新”的境界追求。先生给予后来者的最大启迪,或许就在于这种融通古今和中外的审美智慧。在建筑学科处于转型的当下,我们应该思考如何传承发展先生的精神遗产,砥砺前行。

纪念活动上,冯纪忠先生之女冯叶女士向学院捐赠了一批极为珍贵的冯先生学术档案,包括其工作笔记、读书札记、手稿、设计草图、访谈录音录像以及松江方塔园等工程图纸扫描件等。这批资料将公开用于对先生的思想和作品的研究,以及学院的教学和展览等。作为纪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冯纪忠研讨室”揭牌。“冯纪忠纪念文献展”由此开幕,展览通过大量历史照片与文献,生动再现了先生的学术教育生涯与人格风范。

作为系列学术纪念活动之一,“方塔园历史展”上个月在冯先生主持设计的上海松江方塔园启幕,展览呈现了方塔园建设过程中的重要节点和先生为此付出的诸多心血。

冯纪忠先生从1947年起开始在同济大学执教,早年在土木系开设建筑学课程,1952年院系调整后一直在建筑系及后来的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任教,达63年之久。他长期担任建筑系主任、名誉系主任和名誉院长,倾力将同济建筑学科逐渐推向发展与壮大。

在教学实践中,先生创造性地提出了收放有度的“花瓶式”教学模式和“建筑空间组合原理(空间原理)”教学体系,成为同济建筑教育的思想基础。他在同济成立了中国最早的城市规划专业和风景园林专业,为我国相关专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作出了卓越贡献。提出的“出人才,出作品,出思想”的办学理念,倡导的“缜思畅想”“博采众长”学风影响深远。

冯先生是中国现代建筑的思想者和实践者,他将潜心钻研的建筑理论贯穿于每一项创作作品中,留下了一系列经典之作,如武汉医院、东湖客舍、杭州花港茶室、上海松江方塔园等,尤其是松江方塔园,被誉为“中国现代建筑的坐标点”。

冯先生还是第一位获得美国建筑师协会荣誉院士的中国学者。因其在教育和学术方面的突出成就,晚年被授予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教育特别奖、中国建筑传媒奖杰出成就奖,声誉卓著。

原标题:《同济纪念冯纪忠先生诞辰110周年》

栏目编辑:马亚宁 图片来源:同济大学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张炯强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