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2021年4月,最高检决定对南四湖流域生态环境受损问题立案,并成立专案组启动公益诉讼检察程序。
2021年6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印发,明确要求“积极稳妥推进公益诉讼检察”。
2021年7月,最高检发布《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办案规则》。
2021年8月,最高检决定在全国检察机关部署开展为期一年的“为民办实事 破解老大难”公益诉讼质量提升年专项活动。
2022年
2022年5月,最高检决定立案办理长江船舶污染治理公益诉讼专案。
2022年7月,最高检召开第四届服务保障长江经济带发展检察论坛,并正式启动“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截至目前,该平台已汇集志愿者12万余人,提供了超过3万条有价值的案件线索。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要求“完善公益诉讼制度”。
2023年
2023年4月,最高检联合水利部举办首届服务保障黄河国家战略检察论坛。
2023年9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将检察公益诉讼法列入一类项目。
2023年10月,最高检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作《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检察工作情况的报告》。
2023年12月,巴西高等法院大法官、全球环境司法研究所主席安东尼奥·本杰明到访最高检,就流域环境治理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
2023年,最高检党组坚持问题导向,明确指出公益诉讼检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重在以“可诉性”提升办案“精准性”“规范性”。
2024年
2024年5月16日,最高检、生态环境部联合召开服务保障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研讨会。
2024年10月,最高检检察长应勇在新加坡发表演讲,特别分享了检察机关通过公益诉讼推动药品说明书实现大字版、盲文版、语音版等无障碍改造的典型案例。
2024年10月,最高检、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检察公益诉讼衔接的意见》。
2024年11月,最高检正式发布“南四湖专案”指导性案例。
2024年,最高检指导长城沿线15省区市检察机关开展“长城保护公益行动”,总结办案中发现的普遍性问题制发最高检“十二号检察建议”。
2024年,最高检直接立案办理珠江流域水环境治理公益诉讼专案。
2025年
2025年1月,最高检部署开展“食药安全益路行”检察公益诉讼监督活动。
2025年3月,应越南最高人民检察院特别邀请,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代表团一行5人到越南系统介绍中国检察公益诉讼制度。
2025年10月20日至25日,最高检副检察长张雪樵率中国检察代表团赴巴西贝伦出席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30)总检察长高级别边会。
2025年10月,检察公益诉讼法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初次审议。
2025年10月,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其中明确“强化检察监督,加强公益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