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乡风拓展振兴前景


霜降过后,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提蒙乡远景村老党洋片区,千亩稻田里稻谷飘香。看到这幅丰收图景,谁也想不到,10年前这里还是典型的国定贫困村,大片良田撂荒,村民多靠外出务工为生。今年5月份,远景村获评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这份荣誉藏在这片丰产的稻田里和村民们的笑脸中。

曾经的远景村,虽有“陵水粮仓”的名头,但大部分村民手握良田却不愿种粮,土地撂荒问题突出。全村6137亩耕地中,近2000亩撂荒,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留在村里的老人只能守着零星地块勉强耕种。

改变始于村党支部书记王连武“一班人”探索的土地托管模式。他们探索“村集体+服务主体+农户”的土地托管模式,成立村办公司,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采购20多台农机,从育秧、插秧到收割、加工实现全机械化;又与湖北农科院粮作所合作,引进“野香优海丝”优质稻种,用吊罗山天然泉水灌溉,打造“老党洋山泉米”品牌,催生出新的盈利增长点。

此举不仅盘活全村200多亩常年撂荒地和1600多亩季节性撂荒地,还促成组建农机服务队,吸收脱贫户就业,承接县内外14500余亩农事订单,预计年产值可达600万元。

村民刘金秀对此深有感触:“村里管种管收,每亩地在收粮后能拿到200斤到300斤粮食,平日里还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外出打工。”

产业发展起来后,如何让文明新风落地生根?远景村的答案是“村规民约+积分制”。2022年,村党总支联合乡贤制定“奖十条罚十条”村规民约,将孝敬老人、庭院卫生、配合村务等内容纳入积分管理,村民可凭积分在“积分超市”兑换油、米等生活用品,营造了“人人争先、户户上进”的氛围。

“以前邻居常为地界吵架,现在都比着打扫院子。”远景村委会广廊村村民陈海清说。远景村委会将每年1月、4月、10月定为“美丽远景我建设”爱国卫生月,让村民成了治理主角。1日至15日全员大扫除,16日至18日各村交叉检查,评分最高的6户上红榜奖150积分,最低的6户限期整改。经过整治,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文明的温度更体现在对村民的细致关怀里。远景村主动邀请驾校到村委会“送考下乡”,解决村民“上牌难、无证驾驶”问题;在海南省司法厅支持下,建设法治教育基地,将普法教育、纠纷调解纳入常态工作;分红大会更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2022年为5100多名村民发放分红67万元。这些实事,让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每年暑期,村委会组建“护苗·夏令营”课堂,组织返乡大学生志愿者为全村学生提供课业辅导、安全教育、美术体育等课程,有效解决儿童“看护难”问题。村里还为大学新生发放2000元至5000元不等的奖励金,10年间,村里大学生从4人增至每年20多人。

对于前来过冬的“候鸟”老人,远景村整合资源成立10多个文艺团队。来自北京的“候鸟”老人张玲说:“这里不仅是康养胜地,更是充满人情味的第二故乡。”

“远景村的经验是:以‘带好头’建强基层党支部,创新‘党建引领+村集体产业+全民投入’模式,通过完善党建机制、提升党员素养、强化作风建设,推动组织与产业振兴融合。”提蒙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陈继钦说。

如今的远景村,产业兴旺、美丽宜居、村风文明的乡村振兴新图景正徐徐展开。“下一步,我们还要继续壮大村集体产业,深化治理,让‘远景之路’越走越宽!”王连武坚定地说。风吹过稻浪,文明的新风正随着稻香,传遍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