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特色文旅+融合故事


图为内蒙古准格尔黄河大峡谷。本报记者 余 健摄 图为内蒙古准格尔黄河大峡谷。本报记者 余 健摄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市准格尔旗把发展文旅经济作为撬动资源型地区转型、优化产业结构的关键支点,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着力构建“全域统筹、四季联动、品牌深耕”的发展格局,深化“文旅+百业”融合模式,打造业态更丰富、品质更扎实的文旅供给体系,受到游客青睐。今年1月至10月,接待游客184.93万人次,同比增长12.16%;实现旅游收入10.15亿元,同比增长14.01%。

消费新热潮

集体婚礼、万人火锅、文艺演出、无人机烟花秀……日前,“准超Bá·玄冬文旅嘉年华”在准格尔旗火热开展。作为本次嘉年华的重头戏,“热辣滚烫万人火锅宴”在10月29日傍晚飘香开启,现场热气蒸腾、香气四溢。“这样的活动太有氛围了!”带着孩子前来参加活动的李莲兴奋地说,“不仅吃到了地道的准格尔本地鲜香羊肉,更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节日氛围。”

准格尔旗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谦介绍,本次嘉年华深度整合准格尔旗文旅资源,通过“婚俗+市集+美食+演艺+科技”的多维体验,打造独具特色的玄冬旅游品牌。“这不仅是一场文旅活动,更是一次情感的凝聚与文化的传承。它以美食为媒、艺术为桥,串联起传统与现代、乡村与城市、老人与青年,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感受到属于准格尔旗的温度与活力。”

据悉,此次嘉年华将以“一季五节十体验”为核心亮点,串联美稷·长河里夜未央不夜城、准格尔之眼·城市文化会客厅和准格尔大剧院三大核心场地,为市民和游客呈现一场集文化、艺术、美食、体育、购物于一体的综合性文旅体验,活动将持续到明年2月初。

陕西游客陈晨对准格尔旗赞赏有加:“以前觉得准格尔旗是个以煤炭为主的县城,来了才发现之前都是刻板印象,这里有好看的山水、田园,煤矿也发展成矿山公园了。特产也很丰富,我给家里邮寄了奶制品、牛肉干和杏仁露,味道都很不错。晚上还能看《印象·准格尔》的演出、逛不夜城,有得吃、有得看、有得玩,活动很有趣。”

准格尔旗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主任任艳华介绍,“准超Bá·金秋嘉年华”以“大河运动汇”“大河狂想曲”“大河奇妙游”以及“机遇之约”四大板块、20余项活动、4条特色路线,开启了一场关于北疆文化、现代旅游与地域经济的创新实验。

此外,准格尔旗出台《准格尔旗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商旅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并安排财政资金1000万元发放农商旅消费券,结合当地各类特色活动,全旗文旅消费市场活力显著增强。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全旗接待游客总人次超32万人次,旅游收入超1.9亿元。

发展新活力

准格尔旗不仅煤炭资源富集,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在这里,既可以游古刹名寺、观露煤开采、赏漫瀚歌乐,体验当地文化底蕴;也能够观千年古松、行河道峡谷、临沙洲湿地,感受自然风光之美。目前,全旗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6个、3A级旅游景区1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4个、国家矿山公园1处。

在纳日松镇松树墕村,一棵930多年树龄的油松挺拔于瘠土僻壤之上,绿荫如盖,声涛远播,每年有五六万人次游客慕名而来。“我们是集生态观光与文化展示于一体的特色景区,注重与当地民俗文化融合。每年来这里祈福的游客很多,主要来自周边地区以及陕西等地。目前我们根据发展需要,委托第三方公司负责部分运营工作,包括创新开发文创产品等,相关工作正有序推进中。”油松王旅游区管理站负责人李永飞说。

秋日的准格尔黄河大峡谷,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别有一番风味。来自伊金霍洛旗的游客其其格今年秋天和朋友一起来到准格尔黄河大峡谷,过吊桥、登栈道,玩得不亦乐乎。“过去老听朋友说这里,如今过来亲身体验,感觉确实名不虚传。不仅风景秀丽,可玩的项目也不少,还有特色农家菜,感觉挺好的。”其其格表示,下次有机会来体验下窑洞酒店,深度感受黄河文化。

今年4月入职准格尔黄河大峡谷的王碧璇,作为旅游区讲解员,每天向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讲述大峡谷的故事。“很多游客对大峡谷以及背后厚重的黄河文化感兴趣。”王碧璇告诉记者,今年景区针对年轻人新推出的飞拉达项目成了热门,很多游客会带朋友过来深度体验。

准格尔黄河大峡谷旅游区总经理张曦语告诉记者:“我们改变了客户画像,主力消费群体向年轻人调整。我们一方面增加了飞拉达等年轻人喜欢玩的项目,另一方面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展示准格尔风采。此外还推出特色文创雪糕和升级版冰箱贴等文创产品,这些举措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张曦语表示,景区将加快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开拓特色旅游产品,增加旅游业态。与此同时,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好景区优越地理位置及民俗风情,发挥好黄河文化馆阵地优势作用,讲好“黄河故事”。

文旅新业态

“有机会登上高达7.9米、重达237吨的国产矿用卡车,真是太激动了。”第一次走进露天煤矿的游客许鹏在准能集团设备维修中心工业广场参观后连连感叹。

在设备维修中心,游客可以观看大型矿卡设备展览,近距离与露天开采设备接触,与“巨无霸”矿卡轮胎比身高;在黑岱沟露天煤矿观礼台,可以俯瞰露天煤矿全貌,将生产作业场景尽收眼底……准能集团生态环境保护部副主任王瑜介绍,集团在做精做强煤炭主体产业的同时,秉持文化融合理念,创新文化融合手段,推动工业文化与旅游文化、红色文化、传统文化等碰撞出斑斓的色彩,不断丰富工业旅游内涵。

“我们目前已开发出工业现场观光、红色教育实践、矿山生态修复观摩、农业观光采摘、工业主题研学等工业旅游精品线路。2022年至今接待游客突破32万人次,有力辐射带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王瑜说。

位于大路镇小滩子村的黄河稻渔生态观光园是周边地区游客的热门打卡地。园区将现代农业与观光休闲农业相结合,依托自身优势资源,在充分挖掘农耕文化、黄河文化的基础上,以绿色、生态、自然农业为载体,打造美丽的大地景观,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互转化。

“园区里风景、环境、生态都很不错,可供小朋友玩的项目也很多,今天体验了VR馆和三人自行车,很适合带家人来。我还买了稻田螃蟹回去和亲朋好友一起品尝。”来自呼和浩特的游客郝梅说。

黄河稻渔生态观光园副总经理刘慧介绍,园区立足自身独特的自然与文化资源,开发出一系列特色研学课程,每年接待研学学生数千人次,有效带动周边农家乐、渔家乐、住宿等业态发展,为当地创造了更多就业岗位,增加了村民收入。同时,通过研学活动,让更多青少年了解乡村、关注农业,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今年以来,园区游客接待量约1.5万人次,农旅综合收入约200万元;螃蟹产量约1万斤,水稻总产量约150万斤。

如今,“文旅+”已成为准格尔旗产业转型的强劲引擎。与演出结合,让文化活起来;与科技结合,让体验新起来;与体育结合,让活力燃起来;与农业结合,让田园美起来……结合本地特色的文旅融合,正在不断催生新业态、打造新场景、创造新需求。

张谦介绍,下一步,准格尔旗将继续丰富文化旅游产品供给,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拉动文旅消费;推动夜间旅游经济发展,增加演出演艺、网红打卡等沉浸式体验项目,丰富夜间文旅消费业态;鼓励发展特色民宿,培育星级旅游饭店、旅行社,不断完善旅游各要素;实施以节促销活动,继续讲好“准格尔故事”,让游客在动听的故事中流连忘返。“我们将策划近40项重点活动,多维度推动商旅文体健深度融合,助力准格尔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张谦说。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