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之稳夯实民生之本


(来源:内蒙古日报)

转自:内蒙古日报

□本报记者  梅刚

  这段时间,呼和浩特市就业市场、高校招聘会人流熙熙攘攘,一片火热景象。“这背后,得益于‘三年十五万青年留呼行动’和‘青创助航’行动,让青年人才安心安业。”呼和浩特市人社局就业促进科科长杨占雄说,今年呼和浩特聚焦扩岗位、促匹配、优服务精准发力,截至10月底,城镇新增就业5.4万人,大学生等青年群体在呼和浩特市就业4.8万人。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内蒙古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容量,努力提升就业质量,着力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以就业之稳托举群众的幸福感。“十四五”以来,全区城镇新增就业103.8万人,每年保持在20万人以上。就业稳,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稳岗资金一键直达促就业

  “在人社部门政策支持下,通过精准对接用工服务、高效申领惠企补贴等,实现了‘降本’与‘增效’双重突破。5年来,我公司累计获得一次性扩岗补助、稳岗返还等资金4000余万元。”国家能源集团乌海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感慨地说。

  企业是就业的“容纳器”。2021年以来,内蒙古以就业扩容提质工程为引领,以“技能内蒙古行动”“促进重点群体就业行动”等5项行动为配套,打出“缓、降、返、补、扩”政策“组合拳”,为企业“松绑减负”,激励企业不裁员、少裁员,从源头上稳住就业岗位。

  为确保政策红利直达经营主体,全区人社部门通过“免申即享”经办服务模式,直接向符合条件的企业精准发放稳岗返还资金;通过信息比对未筛查出来的参保企业、单位,可在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自主申请。实现企业全程“免申报、零材料、零跑腿”享受补贴资金。

  “十四五”期间,内蒙古累计为企业减负200亿元以上,抓住了稳就业的“牛鼻子”。

  加力扩岗支持重点群体就业

  岗位稳住了,人也留下了。10月25日,2026年度内蒙古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开考,首批面向社会集中释放政策性岗位10710个。

  高校毕业生是就业的重中之重。内蒙古出台《关于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在内蒙古就业创业的若干措施》等系列政策,实施市场促进就业、政策性统筹就业、基层社区岗位支持等6项计划,放宽应届毕业生认定条件,进一步提高人才储备和就业见习补贴标准。从2023年起,连续3年率先在全国将面向应届毕业生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提前到上一年度,并允许将下一年度自然减员空编提前列入招聘计划,创新实施“1+N”补充招聘模式,累计释放事业单位岗位4.5万个。扎实开展“春风行动”“春暖农牧民工”等活动,农牧民工转移就业规模每年保持在240万人以上。建立失业人员“人员分类、服务分级、多级联动”的帮扶机制,2021年以来,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46.7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31.8万人,零就业家庭始终保持动态清零。

  技能培训与就业无缝衔接

  “学员们考试合格拿到证书后,人社部门帮助对接企业,推荐他们到乌兰察布市颐安堂医疗服务有限公司等企业就业。”    10月31日,在乌兰察布市同心圆职业培训学校,病人陪护、养老护理、母婴护理等就业技能培训正在火热进行。

  为提升群众职业技能水平,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乌兰察布市人社部门深入实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推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模式,培训项目进一步贴近市场需求。

  掌握一技之长,就业会更稳。曾就读于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工匠班的小赵,如今已是内蒙古通威高纯晶硅有限公司的一名技术娴熟的操作工,年收入逾8万元。

  包头市昆都仑区人社部门加强与企业、院校合作,举办政校企“订单班”,推动职业技能培训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打造有地域特色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

  五年来,内蒙古大力实施职业技能培训提质增效、重点群体专项培训和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地区职业技能提升等5项计划,促进群众技能增收。“十四五”以来,内蒙古累计建设12个国家级和50个自治区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5个国家级和50个自治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全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34.25万人次,累计新增高技能人才24万人次。

  全方位服务拓宽就业半径

  “有没有适合我干的活?”11月2日一早,在兴安盟乌兰浩特市铁西街零工市场,残疾人王艳到综合服务前台咨询。铁西街零工市场负责人崔常宝耐心询问相关情况后,在零工市场线上系统里查到了伊利生产车间招聘包装工,并迅速为她进行了对接。当得知下周去试岗时,王艳紧握崔常宝的手,一个劲儿地道谢。“在‘家门口’找到工作,不仅是提供一个就业岗位,更是点亮一个家庭的希望。”兴安盟人力资源和就业服务中心主任范志勇说。

  端口前移、下沉一线,2021年以来,全区布局建成的“家门口”就业服务站1052个、零工市场和零工驿站153家,让就业岗位触手可及。同时,创新“就业+”模式,将招聘会办到商场、夜市、庙会,确保服务“在身边”“不打烊”,目前已开展各类招聘活动1.1万场,提供就业岗位1198万个次。

  回望“十四五”,温暖的就业答卷筑牢了民生之基、守护着万家灯火。

  新征程上,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将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能。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