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15日讯(全媒体记者 刘嘉)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将“丰富人才资源优势”视为国家发展的核心优势之一。
为扎实推进长沙市智能建造“481”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深刻把握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关键作用,以高水平人才队伍驱动产业创新变革,长沙市住建局组织开展了《长沙市“十五五”智能建造人才发展规划》的研制工作。近日,该规划课题已通过专家评审,标志着长沙在未来五年智能建造领域的人才发展蓝图正式绘就,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能。

规划明确,到2030年,长沙将紧密对接智能建造产业体系发展需求,通过重点实施“五工程六举措”,着力锻造一支专业化、复合型的应用型人才生力军,特别是聚焦智能建造新“十大员”等关键岗位,以扎实的人才优势构筑长沙在智能建造领域的竞争新优势,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核心支撑。
基础初奠:“十四五”人才培育体系雏形显现
“十四五”期间,长沙在探索智能建造发展的同时,已将人才培育作为核心支撑同步推进。
通过启动《高校智能建造专业内涵建设与课程教材体系创新研究》,长沙形成了专业课程设置指南,有效推动了高校学科建设。目前,湖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7所高等院校已开设智能建造专业或方向,招收学生1000余名,为行业持续输送高学历人才。
针对企业紧迫的技能人才需求,长沙市住建局创新性推出了“211”才培育工程,精准锁定十个关键技能岗位,建立了十四个培训基地,并编制完成了《长沙市智能建造新“十大员”岗位培训及考核细则白皮书》,构建了一套标准化、规范化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截至目前,已围绕BIM建模技术员、数智工地平台管理员等岗位开展培训并发证300余人,并通过各类专业技术讲座、专题培训及“质安大讲堂”等活动,累计培训行业人员超过7000人次,为“十五五”的人才攻坚奠定了坚实基础。

聚焦应用:“五工程”锻造核心人才梯队
面对“十五五”新阶段,规划指出,必须将人才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此,规划系统部署了人才梯队建设的“五大重点工程”,旨在打造从一线产业工人到高层管理者的一支核心队伍。
以“211”数字人才培育工程为牵引,打造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产业工人队伍,持续推动农民工向现代化建筑产业工人转型。规划明确,到2030年,智能建造“十大员”培育总数将不少于5000人。
以智能建造知识更新工程为抓手,打造立足前沿、勇于创新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依托重大科技攻关和研发平台,引进和培养前沿科技领军人才与高端研发人才。目标到2030年,完成专业技术人才培训1万人次。
以“高管研修班”和“卓越建造师”培育工程为平台,打造具备战略眼光与系统思维的高层次管理人才队伍,着力培养领军型企业家和复合型项目管理人才。规划目标培育领军型企业家200人、企业高级管理人才1000人、卓越建造师150名。
以“智能建造大讲堂”特色学习平台为载体,打造勇于创新、奋发有为的高水平党政人才队伍,对业务骨干和年轻干部开展专题培训,计划到2030年培训党政人才2000人次,提升其业务水平和决策能力。
创新生态:“六举措”优化人才成长沃土
规划还配套推出了六大创新举措,全方位构建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生态环境,确保人才“引得来、育得强、用得好”。
规划提出,将系统性健全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推广订单式培养,实现课程内容随产业发展动态更新。同步构筑多层次人才培育载体平台,引导设立博士后工作站与企业创新研究院,搭建智能建造线上学习主阵地。
将探索建立人才培训积分制度,将积分与招投标、信用评价、岗位晋升等挂钩,激发人才持续学习动力。持续强化实训基地与技能工作室建设,计划至2030年,新增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与技能大师工作室各不少于6个。
同时,积极举办并参与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打造“智建星城杯”赛事品牌,形成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的良好氛围。并进一步完善人才使用机制,强化企业用人主体作用,推行“特岗特酬”激励措施,并通过专题双选会等方式构建高效就业服务渠道,全面优化人才成长与发展环境。
“该规划的制定与实施,是长沙推动智能建造从技术、产业突破向系统化、全域化迈进的关键一环。”市住建局党组书记、局长张跃先表示,通过聚焦“人才”这一核心要素,长沙将汇聚一支支撑产业未来发展的骨干力量,为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和更高水平的宜居长沙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