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万吨里程碑!中国纤检中心护航新疆监管棉质量升级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作为国家棉花目标价格政策落地的核心技术支撑,2025年度新疆监管棉公证检验工作近日迎来关键节点。截至11月12日,新疆监管棉现场检验量已突破300万吨,由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以下简称“中国纤检中心”)统筹的全国126家承检机构、1460名公检人员,以精准高效的专业服务筑牢棉花质量防线,为新疆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新疆是我国棉花主产区,棉花质量直接关联产业链上下游利益与国家产业调控效能。今年,中国纤检中心立足“全国一盘棋”思路,创新构建“新疆本土力量+内地支援团队”的立体化公检格局,有效破解新疆棉区公检任务集中、专业人员紧张的难题。数据显示,1460名公检人员中,新疆本地骨干205人发挥地缘优势,内地跨区支援专业人员1255名补足力量缺口,形成高效协作的检验队伍。在服务网络布局上,126家承检机构全面覆盖45家监管仓库完成重量检验,16家专业检验实验室聚焦品质检测,构建起“仓内称重+实验室测质”的全链条闭环服务体系。

高效检验的背后,是技术创新与制度保障的双重赋能。中国纤检中心持续推动公检技术升级,今年新疆监管棉公检全面沿用仪器化检验体系,多项技术突破显著提升检验效率:回潮率针插式检验实现“不开包即检测”,避免棉包二次损伤;含杂率智能检测设备较传统人工检验效率提升3倍,单批棉花检验时间较往年缩短15%。同时,依托全国棉花公证检验信息系统,检验数据自动实时传输,杜绝人为干预误差;可视化溯源平台实现“取样—检测—出证”全流程可追溯,每一份公检报告都成为棉花流通结算的权威依据,有效维护了市场公平秩序。

公检工作的深入推进,正为新疆棉花产业构建“优质优产”的良性生态。中国纤检中心提供的精准检验数据,不仅为国家棉花宏观调控提供了可靠支撑,更通过政策传导转化为棉农的增收动力。根据新疆棉花质量补贴政策,经公检确认的符合标准优质棉花可获0.35元/公斤补贴,公检报告中的纤维长度、断裂比强度等指标,更成为棉农优化种植品种、加工企业改进生产工艺的“精准导航图”。数据印证了产业升级成效:今年已完成检验的棉花中,白棉3级及以上优质资源占比同比提升11.7%,“检验反馈—种植优化—品质提升—价格增值”的正向循环逐步形成。

“300万吨检验量,是全国纤检系统协同作战的成果,更是公证检验制度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硬核体现。”中国纤检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度新疆监管棉公检量已占到近5年总检验量的11%,彰显公检工作对产业的支撑作用。下一步,中国纤检中心将持续优化检验流程,深化“技术创新+制度保障”双轮驱动模式,让公证检验更好地服务棉农增收、企业增效与产业升级,助力新疆棉花品质稳步提升,持续稳居世界前列。(陆明)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