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导量子计算机“天衍-287”搭建完成,全球量子竞赛加速,产业进入蓬勃发展阶段


财联社11月15日讯(编辑 魏齐)《科创板日报》记者从量子研究院获悉,搭载“祖冲之三号”同款芯片的超导量子计算机“天衍-287”已完成搭建。该量子计算系统具备“量子计算优越性”能力,处理特定问题的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4.5亿倍,未来将接入“天衍”量子计算云平台并首次面向全球开放应用服务,这也将是我国首个具备“量子计算优越性”的量子计算云平台。此次即将上线的超导量子计算机拥有105个数据比特和182个耦合比特,由中电信量子集团与联合团队搭建和调测完成。

据了解,“天衍”量子计算云平台于2023年11月发布,截至目前访问量已突破3700万次,覆盖海内外60多个国家的用户,实验任务数超过270万个。

量子计算机在原理上具有超快的并行计算能力,在一些具有重大社会和经济价值的问题(如密码破译、大数据优化、材料设计、药物分析等)方面,通过特定算法,量子计算可以展现出比经典计算机更快、更准确、更节省资源的计算优势。目前,超导、光量子、离子阱、中性原子等主要技术路线仍未收敛,全球量子计算机都未达到实用化阶段,该领域尚处于科研突破、产业链发展和早期应用探索阶段。中国科大推出了实现超导体系最强量子计算优越性的“祖冲之三号”;中国科大还构建了求解费米子哈伯德模型的超冷原子量子模拟器“天元”,率先取得量子计算第二阶段重要进展。

国外包括谷歌、IBM、英伟达、亚马逊、微软、英特尔等科技巨头,D-Wave、IonQ、Rigetti、Quantinuum、Xanadu等创新公司,国内也有中国电信、腾讯、华为等巨头及一些初创公司参与。目前,全球已有30余个国家开展了以量子计算为重点的量子信息领域规划布局。

云平台和超量融合是目前国内外量子计算应用服务的主要提供模式,谷歌、IBM、微软、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中电信量子集团以及国盾量子等,都已推出量子计算云平台的服务,通过降低量子计算机使用门槛和成本,牵引更多行业内外的伙伴,助力量子计算的技术攻关与应用探索。

市场规模上,英国国家量子计算中心认为,2027年,NISQ(中等规模含噪声)量子计算机的应用领域的市场需求和影响规模将会达到200亿英镑到350亿英镑,约合人民币1,800亿到3,150亿;其预测量子计算对社会和经济的长期影响可能是巨大的,到2050年,全球市场的影响将超过3,500亿英镑。

政策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6G)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10月22日研报指出,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表彰量子计算的工程化应用,预示着量子信息商业化竞赛将进入新的加速阶段。海外市场在技术路线上呈现分化,量子通信、测量商业化加速。国内前沿科研验证领先,应用场景驱动场景落地。以“祖冲之三号”为代表的科研成果保持世界领先,同时国盾量子等企业在产业化应用、核心硬件取得关键进展。全球量子竞赛加速,“十五五”政策支持有望加大。建议关注量子信息领域相关投资机会。

国投证券认为,超导量子计算产业蓬勃发展,未来可期。2019年,由三位诺奖得主之一的马蒂尼斯领军的谷歌实验室推出的53比特“悬铃木”量子芯片首次实现量子计算优越性验证。2024年谷歌的Willow芯片、2025年中科大的祖冲之3号超导量子芯片均实现性能上的快速提升,产业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未来有望逐步实现专用量子计算机的商用化,并最终向全面容错量子计算时代迈进。建议关注:国盾量子、等。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