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蔸雨水一蔸禾


  柳袁照

  有本书我六年前就收到了,一直忘记放在哪里,前几天找别的书时,居然与它“偶遇”,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书名叫“一蔸雨水一蔸禾”,活泼泼地,是长沙的蔡皋老师写的散文、画的画儿。何为“一蔸雨水一蔸禾”?这是土话,有一掬雨水,就会有一丛禾苗;若改用书面语,就如同封面上的那句话:“雨水自会滋养,找对泥土的禾苗。”

  记得八九年前,蔡皋老师来苏州十中的西花园参加会议,得见真人,顿感“人如其书”,格外有趣。这本《一蔸雨水一蔸禾》,从封面到内页,依然有趣。她用心感受土地、感受时光,以生动的文字和笔触描绘蔬果、花鸟、虫鱼的情状,还有爬墙虎的花籽、石榴的红宝石……她的笔富于幻想,能把白菜种成花,能与太阳做朋友。

  苏州有座狮子林,以假山闻名。在我看来,那些假山和人一样,有的笨,有的憨,有的聪慧,有的顽劣,有的大智若愚,无论什么样子,都可爱。这本书里的人、事、物也是如此,用最少的字数来表达,就是“可爱”。

  第一篇文章是《阳春有脚》,不妨读一读如下的文字:

  阳春有恩于万物,恩可遍施,是因为脚。

  我家阳台内外的绿叶通透明亮,有脚的光从窗口爬进来,爬过窗台的植物,又顺着桌子爬到我的书本上,像行家里手般,不仅有脚,而且识文断字。

  我喜欢阳春,它布施光、布施暖意,我的书、我的本子也因此蒙恩得光、得暖意。

  我把韭菜剪了,齐根剪的结果:它越长越快,它只能赶快,赶快。

  这话由我外婆来讲就是一句话:“春草如马草。”乡下人更直白,说:“春上插根棍,棍在土里都会发。”发陈发陈,万物以荣。

  这些句子,就像春天里的阳光,温情又多情。阳光有“脚”,源自人的赋予;“有脚的光从窗口爬进来”“顺着桌子爬到我的书本上”,孩童般的动作惹人喜爱,使无形的阳光变得可触、可感;“像行家里手般,不仅有脚,而且识文断字”,更是以拟人化的想象,将阳光与“书本”关联起来,既贴合场景,又让春“恩”显得温柔而有温度,鲜活而别致。

  从阳台的阳光,蔡皋老师谈到“剪韭菜”这件生活小事,借用外婆的话与乡下人的俗语,将春日万物复苏的生命力具象化,更有亲和力。“齐根剪的结果:它越长越快,它只能赶快,赶快”“发陈发陈,万物以荣”,基于对生活、对自然的敏锐感知,文字也变得灵动、愉悦,教人精神澄明。

  这样的文章,读完一两页,完全可以停一停;一来为了仔细消化,二来也带着不舍的意味,生怕看完就没有了。好比小时候吃冰棍,要慢慢吃,将时间尽可能拉长。

  蔡皋老师曾说,每个人的生命原本都是单纯的,这份生命的灵气其实未曾远离,只不过一些人没把自己的心门打开;但凡拥有“心门之匙”,即使面对黑暗,也会无所畏惧。确实,当我阅读《一蔸雨水一蔸禾》时,也在试图用“心门之匙”唤醒生命的灵气,以抚慰“失去本真”的怅惘,坚定面对险阻的勇毅,让质朴的道理包裹诗意的温度,直抵内心最深处。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